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当代书画领军人物林浩湖(3)

2016-12-14 12:14:19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2.如何去创造美

如何在生活中把花草虫鸟提炼升华成艺术作品,我们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写生,如崔白的五雀图,麻雀的姿态各不相同,意趣横生。黄荃的动物写生及徐熙的花鸟被称之为:“黄家富贵,徐家野逸”。黄荃在用色上富丽堂皇,有富贵的气象;徐熙表现的是野趣的场景。两人风格上有鲜明的对照。创造艺术美在用色、在用墨、在构图方面都有独到的手法,黄荃以色见长,而徐熙则多以水墨表现;他们之间各自保留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自宋代以后花鸟画的笔墨情趣逐渐在上升:如气格高雅的赵孟頫(元人)如冷隽清雅的吴镇(元人);如法度精严、墨法手误的陈白阳(明人);如笔墨奔放、墨气酣畅的徐文长(明人);如画格率真奇逸的任伯年(清人);如弄险大家、冷逸孤绝的八大山人;如笔墨强悍、金石气十足的吴昌硕(清人);如个性化的扬州八怪;如构图精严、笔墨带“刺”的潘天寿(现代);如大写意与工笔完美结合的齐白石等。无不都在各领域中绽放光彩。

我们通过写生要解决创作定向。首先确立画意(要画什么题材、什么意境);其次是笔墨定向(画面的笔墨气息);最主要的还是画家思想的注入,画家通过对象展现自己的思想。比如齐白石画小鸡题“他日相呼”!如齐白石画螃蟹题识“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有几时”!通过物来讥讽反动者。我画螃蟹题识“蟹之德有文者:珠玑满腹,锦绣添胸;武者:身披铠甲,手持双鳌,横行于江湖;仁者:蛇鳝之区也可安然置身其中,且心无掛碍,得大自在是也。”同种对象不同的关照有不同的思想情怀。创作最终就要达到物我交融,物及我,我及物的境界。

山水画的写生问题:

有些画家面对自然景观往往出现无从下手,或是画不及意。这是因为长期面对古人已有的模式在作画。当自己在面对自然景观时发现平时所学用不上。这样的画家是缺乏阅历,与自然的交流不够。解决山水画的写生问题,首先要学会“取舍”。“取舍”是个大学问,面对人生机遇我们要有取舍,同样面对自然景观对于写生与创作“取舍”的问题更是重要环节,关系到画家对艺术的审美素养。那么对现场写生应该如何取舍呢?或者是取些什么,舍些什么才能体现地貌的艺术特征呢?首先考虑的地貌特征,因为写生首要来源于生活,又要在生活中提炼升华,它既不能照搬照抄自然景观,又要照顾地域特征,又要照顾画面的形式感。高手看到了对象后对笔墨与意向情致都会融合于画中,做出整体的运化。在复杂的笔墨形式中描绘画家抽象的思想,把感觉、意境与感情水乳交融在画面当中。这时的取舍完全融化于感觉之中。但做为有追求的画家,还是要不断地在传统山水画表现规律上多做总结,然后在师造化中也同样去捕捉规律。其次是对景物的提炼问题:南朝宋炳《山水画序》:1、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2、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3、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1):“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质”指对象的形质、特征,“灵趣”是形而上之道,不单指灵感或空灵,更深层的理解应是“灵府”也就是道家的上丹田,佛家指的接收法界能量的起点,也就是通过对象的形质和画家的灵感上升到天道合一的境界,所以禅宗常以青山“如如不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做为禅修的观照法门。写生时要把感受融入自然景象之中。2):“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以形媚道,是通过对景物的不同形象做有规律、有韵致的修练,提取山水形式上的需求,比如动势,比如形象的夸张对比,比如阴阳向背的对比等,通过在写生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艺术形象,就可称之为“以形媚道”。3):“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与“气韵生动”如出一辙;“万物融其神思”与“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皆有同趣。“畅神”是山水画最高的层面了,它是在形媚道的基础上的升华,达到心手相应,神超理得,大自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