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王世敏版画里的大千世界(2)

2017-04-21 17:57:43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王世敏的版画创作浅议

晁楣

20世纪末期的20年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群众性创作活动的黄金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涌现了众多的业余性版画创作群体,黑龙江省更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地区。当时大庆和鸡西曾是全国工业版画群体的佼佼者,在此期间,他们培养了队伍,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新兴的版画创作运动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被文化部任命为“版画艺术之乡”。长期以来,鸡西的版画创作实践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版画骨干队伍,版画家王世敏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

王世敏,1958年生于吉林省,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调鸡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受当时兴起的版画创作热潮影响,教学工作之余,开始研习版画创作,二十多年来勤奋不辍,据知已有百余幅作品问世,成果可嘉。

概观王世敏的版画作品面貌,就其表现内容状况,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业题材,二是自然景观。鸡西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煤矿基地之一,鸡西版画创作群体正是以表现工业题材而闻名全国的。作为这个创作群体的一员,王世敏当然不能放过煤矿题材。他的作品《交替》(1990年)、《地下星》(1991年)、《车声已远》(1991年)、《云壁遐想》(1993年)、《筑》(1995年)等都是与工业生产、生活、设施场景有着外观和内在联系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王世敏在处理这些工业题材时,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直接地如实描绘劳动者的生产、生活那些烦琐的实地场景上,而是在题材构思大致形成之后根据画面需要,有选择地利用地貌、设施、道具和人物形体的有序安排组合,关注其中点、线、面图象构成的节奏感。严格地讲,画面的景象与煤矿现场的实景也许相距甚远,但他却呈现出煤矿工业生产及其环境的一种情调、氛围,同时形成一种视觉美感,并由此衍生一些联想……也许这正是美术创作和摄像功能的区别所在吧。这一点正是作为版画家的王世敏的高明之处。

鸡西地区拥有山林、湖泊和广袤的沃土平原,极富季节变化的自然风貌为画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里又造就了王世敏另一个题材范畴的版画创作景观。他的《回春》(1998年)、《北方》(2004年)、《赤草情》(1994年)、《醉秋》(2000年)、《劲柳》(1998年)、《呼唤》(2003年)、《霜季》(1990年)、《春又来》(2003年)、《绿色家园》(1999年)……这些作品并不尽是自然风貌的如实描绘,而是不同层面地表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环保意识以及对生养自己的大地母亲的深厚情感。

《秋季·母亲的家园》(1998年)是王世敏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画面组件是具象的,但其整体景象组合有不少臆想成分。分割、幻化的大地,亦天亦水的空间,凹入地面的水源及饮水的牛,提桶妇女的背影……匠意的景物组合和深层构想,蕴含了一个深沉的画外之音:土地——母亲!

最后,我还要提及王世敏的作品《网》(2002年)。这是王世敏创作历程中一个另类尝试:用艺术形象表达政治理念——反腐倡廉的主题思想。它巧妙地把中国一句谚语“漏网之鱼”反其意为“鱼没漏网”,构画了一个特定的图象,一条“游鱼”“锁定”在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重复文字组成的两条直线的交合点上。显然,“捉拿归案”是“犯罪”注定的“归宿”,我并不认为这是版画表现诸如此类重大政治主题的最佳构想或思路,却赞赏王世敏独具匠心的创意尝试。这里还包括《醉花吟》(2002年)的构思,因为艺术创作极需“独创”。

近几年王世敏作品更有“独创”的佳绩,作品频频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韩国国际版画双年展、意大利国际版画双年展、西班牙国际版画双年展等等。

艺术无止境,王世敏的艺术道路还很漫长,希望他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版画作品,走向世界。(晁楣 2006年7月1日于哈尔滨)(作者系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北大荒版画创始人)

关键词:王世敏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