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草书名家林建勋作品欣赏(2)

2017-04-24 15:53:09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论林建勋美学思想与书法艺术风格特征

张弛

林建勋的竹刻艺术,被国内外行家誉为中国当代竹刻“第一刀”。但竹刻艺术的基础是书法。林建勋的书法尤其狂草艺术更成了他冠绝当代的一代书法大家。林建勋善于向前人学习借鉴,在书法艺术探寻上,非常强调向“古人”学习,在学古的基础上广泛兼收并蓄而自得,他集张旭、怀素、黄庭坚、王羲之等各家之所长于一身,使其书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而以狂草成就最高。林建勋擅长狂草且不说,他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令人惊叹。他冲破了以往草书横直有一定间隙的程式,虚与实,动与静,起与伏,逆与顺,主与次,枯与湿交织在一起,就局部观看,甚至是杂芜零乱的,但整件协调自然,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代表作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


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履平地若危,风波无患。决胜千里外,运筹帷幄中。又如朱熹的《春日》、李白《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尤其他的《孙子兵法竹刻长卷》,全长163。8米,全篇狂草,篇幅之长,字数之多,同字造型变化各异等堪称世界之最——凡同字书写造型没有一个相同,如“之”字,三百多个无一相同;“也”字近二百个无一相同;“不”字一百多个无一相同;“战”字近百个无一相同。其个性化风格渗入前人的多种风格,出类拔萃;他以骨力洞达,恣肆奔放、变幻无穷而驾御书法的结构和用笔,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动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特征。

中国书法讲究全局,讲究整体美。一幅书法作品,笔力再工,字的结构再准,如果谋篇布局不好,缺乏整体美,这篇作品就会让人觉得缺憾;反之,如果谋篇布局得体,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即使某个具体着笔或有缺失,也会瑕不掩瑜,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林建勋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名家。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衡的。你看,他的狂草通篇笔画丰满、遒劲浑莽,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直入自由自在之境,凛然有刚正磅礴之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下笔虽疾而意能淡定,自有排山倒海之势。他善用散锋笔法,要散即散,要聚即聚,聚散自如。章法险奇,出奇制胜,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艺术。其状惊世骇俗,观赏龙飞凤舞,飘逸万态,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永恒美的象征。

林建勋的狂草艺术博大清新自不待说,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既有张旭书法的霸气,又有怀素的张狂,黄庭坚的高古,王铎的苍劲,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神足气完,其字形变幻无常,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他写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有时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笔致似有节奏地忽重忽轻,忽大忽小,忽浓忽淡,忽宽忽窄,线条或崖畔古藤,或苍茫雄厚,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枯笔处涩凝而极具锥划沙般的张力,点画与线条的合谐组合,气力饱满,所谓“一味霸悍”。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布局大开大合,大收大放,在强烈的跌宕起伏中,突现了雄肆宏伟的势态。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构成了一幅自然生动、雄伟壮阔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