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书法家李传波:山高水长静书惬意人生(2)

2017-05-11 10:53:45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中国文艺有一大特点便是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李传波自幼恪守遵守孝道、勤俭节约、勤学知识、助人为乐的祖训,中华传统美德的滋润也大大助益了他的艺术创作。在其母生病期间,李传波竭尽家产,日夜守候,以报春晖之恩。即是孝心撼天动地,却无奈病魔的冷酷。其母辞世后,李传波悲痛欲绝写下一万五千字的悼文——《报母恩》,其中有几句话这样写道:

娘生儿就好比墙上拉犁,若一步登空了,命难保全…… 严父的教育苦犹能可报,慈母的养育恩终难报完,子孝敬孙相依循环常理,无义人难养忠孝儿……

细细读着此文,其报恩之心,令人动容。

6.png

李传波启功体书法作品《观沧海》作品来源:易从网

不仅如此,李传波还以行善为乐,在2016年5月份举办个展,开展当日便向河南省助残济困总会,捐献价值近200万元的书画作品。此事此情,在当代艺术界实属罕见。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写道:“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李传波即有如此孝心,如此人品,如此修养,也必然在其创作的作品之中流露出来。其作品令人赏心悦目,清雅飘逸,厚道而略显挥洒,含蓄内敛而又有严谨,其以游刃有余的笔法和严谨的表达自己心中完满的理想境界,每件作品都显示出他对生命的尊敬,对书法的爱与热情、善与真诚。可以说,李传波的作品令观者感动心旷神怡的不仅仅是书法的形式美,还有其间散落的艺术家本人的才情与思想,品德与操行。这种情感上的感动与审美上的怡情悦性的完美结合,是人品与艺品的完满融合,真可谓“尽善尽美矣”。

7.png

启功亲传弟子李传波书法作品《陋室铭》作品来源:易从网

李传波现年五十有余,正是炉火正旺之际,其于书,成就已铸,造诣已达。值得一体的是,其子女在书法、国画方面也都有所成,作为一个父亲,亦是颇有成就。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书香门第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的概括,著名的曹操、曹丕、曹植,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是这类教育方式成长出来的大家。书香门第所依据的根源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现实,血脉是第一层次的,依靠血脉传承而来的便是古典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脉”。比如在书法领域,古代书法传统尤其是个人风格的延续,依靠的是师徒相传的方式。书法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中锋运笔、手腕的运动、书写速度等唯有亲眼所见,而且不只是一次的观看,才能看个清楚,理解个真切,体会到内心,才有可能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可以说,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精髓的世代传承依靠的便是这种“血脉”承续,即便是印刷术的出现与普及,都不能掩盖这种教育方式的价值。李传波先生本是受其家父影响而进入书法领域,尔后又影响其子女所学习书法专业。

8.png

李传波精品书法作品《精气神》作品来源:易从网

究其根本,家庭教育的影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是环境氛围的陶养。李传波先生能有如此造诣,离不开祖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栽培。中国传统的文化依靠着“血缘”关系的传递,为他们在文化艺术学习与创作夯实了基础,而这种基础,是任何后天的学习都难以补充的。进一步讲,李传波家庭的文化艺术教育的方式,可以说是中国当代部分艺术教育的一个缩影,从这个家庭所勾勒出来的文艺教育的历时脉络,足以窥见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教育的演变与现状,是有着很明确的价值与意义的。

9.png

李传波精品红竹画系列作品《咏竹诗二首》作品来源:易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