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收藏投资 > 中华书画 > 正文


大买家主导中国古代书画市场(4)

2017-03-13 09:35:04  投资圈    参与评论()人



最近几年,苏宁集团在艺术投资方面的力度非常大,任仁发的这件作品可能是他们买的单价最高的一件。他们买的总数也是最多的,我想总金额也会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横向比较的话,中国艺术品与西方艺术品的价格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苏宁集团一年投入10亿?20亿元人民币来买艺术品,折合成美元的话,只能买一两件顶尖的西方绘画作品。所以,中国艺术品未来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还有待于在发展中观察。从前二三十年的市场变化来讲,中国艺术品的成长性是非常高的。前一阵子,有台湾媒体统计过2016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价的前十名。其中,前五名都是西方艺术品。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是一次性交易,十年、二十年前曾经市场上出现过,现在都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在市场上出现,回报率大概是在10年的3?5倍。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排在去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第六名,价格在七年时间里翻了六倍多,从成长性的角度看是远高过西方艺术品的。

有一种说法叫“大行出大漏”,越是大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越能捡到大漏,因为上拍的东西太多,买家有时候会顾此失彼。即使是上千位高手进进出出的市场里,仍然有可能出现今天在这个场子30万买进的、明年换一家公司以200万卖出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其他艺术品门类,比如近现代书画,是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的,因为整体的行情是比较稳定、比较透明的。古代书画还存在真伪、好坏各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这会给大家提供机会,这也是古代书画让人上瘾的地方。十几年前,买古代书画的绝大部分是行家,而近几年的夜场拍卖中,行家基本已经不用参与了,因为根本买不着,确实拼不过苏宁、龙美术馆这样的大买家,因为左手的收入比不过他们。但现在保利、嘉德这样的公司举办的日场以及每一季的拍卖会还有更多的上手机会。

专业性与职业操守

拍卖公司征集拍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偶然性,很难提前计划,因为说不好委托方会给你什么拍品,但每个组织拍卖会的公司都会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拍品做一个梳理或整理。从2016年春季开始,保利开始设置这样一个主题,就是每次夜场的最后,会拍卖几件我们认为从艺术史角度看更值得追求的作品。比如春拍卖了6件,是夏圭、吴镇、沈周、文徽明、恽寿平、王翚最典范的作品,一共卖了2.5亿,而春拍的全部45件作品才卖了4个亿。这样的拍卖结果表明,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有正确之处,有经验买家以及新进场的买家,对市场都有比以往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好的判断,只要手里的资金足够,就会出手买特别好的东西。

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领域,大家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如果买错了就得认,这是行业规矩。当然,并不是说在拍卖会上买到了假东西就活该,就没人管了,不是这样。作为拍卖公司来讲,比如保利这样的公司,每年的书画业务量达到上万件。业务人员能力再强,也可能出现对个别拍品把关不严的情况。但是从主观上,我们会努力维持公司的品牌,因为拍卖公司唯一的资产就是这块牌子,就是诚信。大的拍卖公司一定会非常看重公司品牌,会在拍品质量上作出充分的保障,对拍品的征集和筛选都是比较严格的。

严格筛选的前提是有得可选,2011年、2012年我在保利主持艺术品北美回流工作,每年去四次美国。当时有很多作品是从海外回流的,经常是一个家庭拿出上百件艺术品,其中没有一件是假的。为什么没有?因为这些作品是他们的父辈、祖辈当年在台湾直接跟这些书画家接触时,作者直接写画给他们的,每一件都带有章款。那时的回流数量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每次都能搞一个专场,是一个比较难得的买东西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