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书画资讯 > 藏趣轶闻 > 正文


揭秘中国历史上官员书画收藏那些事儿(3)

2017-04-14 13:56:03  雅昌艺术网    参与评论()人



王羲之《王略帖》亦称《破羌帖》,草书,9行,81字

此时,米芾充分发挥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大师风范,跳上船舷说:“你不给我,我生无可恋,不如跳河死了算了!”蔡攸此时已无暇思考交友不慎的问题,为了不闹出人命,只好将《王略帖》双手奉上。

米芾行楷《王略帖赞》,又称《破羌帖跋赞》

纵22.9厘米,横4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坑完朋友还不算,米芾连顶头上司宋徽宗都敢坑。

米芾喜欢收藏砚台。有一次,宋徽宗召见米芾,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米芾大笔一挥,唰唰唰写完了,宋徽宗看过后,表示写得确实不错,提出表扬。

米芾《陈揽帖》(昨日帖)纸本,行书

纵25.9厘米,横20.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一看他这么高兴,趁机把宋徽宗最喜欢的砚台揣到怀里,墨汁撒得到处都是,还跟宋徽宗耍赖说,“这砚台臣都用过了,陛下就不要用了,赐给臣吧。”

这举动在国家领导面前简直是大不敬。对方要是张铁林版卡通乾隆可能就提头来见了,可是宋徽宗十分欣赏米芾的才华,因而对他很是纵容,就这么让米芾把自己心爱的砚台拿回去了。

收藏和官场一样,水太深,像米芾这种装疯卖傻的style,可能更容易明哲保身吧。

苏轼:官场、收藏皆倒霉

同样是爱好收藏的官员,“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可就没有好朋友米芾那么幸运了。

苏轼一生官运坎坷,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东山再起,62岁又被贬到海南,人生轨迹堪比正弦函数,但这一切都不妨碍苏轼收藏名墨的爱好。

在《书墨》中,苏轼写到,“余蓄墨数百挺,暇日辄出品试之。”可见苏轼藏墨有几百挺之多,规模还是很大的。这其中,还有他还从学生黄庭坚手中“搜刮”过来的制墨大师李承晏制的半块墨。

苏轼不止藏墨,还让人在家砌了一个墨灶,亲自制墨。结果一天夜里,墨灶窜出火苗,把苏轼房子给烧了。救完火,苏轼不心疼财物损失,反而抢着把墨灶中的残墨都收集起来,做成墨块。还信心满满地表示,等这些墨块凝固了,肯定不比五代制墨名家李廷珪制出来的墨差。

当倒霉的苏轼终于被赦免,得以从海南回廉州,老天还要再历练他一次——途中船沉了。他精心收藏了一辈子的两小筐名墨全部沉入水中。

好在苏轼也倒霉惯了,后来从学生那儿又“搜刮”了三块好墨,一直赏玩到去世。

柯九思&范钦:一个人掌管一座城

元人入主中原后,开始汉化。元文宗十分重视书画艺术收藏,特任命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为皇家收藏鉴定金石书画,简单讲,就是国家艺术收藏宝库的掌门人。

柯九思书画功底深厚,成为掌门人也不负众望。经他鉴定,元代内府成功收藏了许多传世名书画作品,比如王献之《鸭头丸帖》、虞世南临摹《兰亭序》、杨凝式《韭花贴》、苏轼《寒食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