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书画资讯 > 评论分析 > 正文


达达诞生100周年:改变艺术史的达达精神是什么(3)

2016-12-22 14:43:54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参与评论()人



“我们把未来派不留半点残渣地吞下去。在消化过程里,又一点一滴地把吞下去的吐出来。”李希特坦言。如果要说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的根本区别,那就是未来主义有固定格式,参与者的才智不同,因此有些人创作出艺术品,有些人只是依样画葫芦。达达不仅没有格式,它根本就是反格式的,达达的格式就是不要格式。

1918年,查拉发表了第二部《达达宣言》:“达达,意思是无。”

伟大的一刻

“我不喜欢骠骑兵这些死人头,也不喜欢炮台用女人的名字,当伟大的一刻终于到临,我也早已失去踪影。”

作为伏尔泰酒馆的创立者,达达运动的始创者之一,雨果·巴尔和达达的缘分仅维持了2年。1918年,一战结束后,巴尔在瑞士一个小地方过起了贫穷而虔信的生活,直到1927年因癌症去世,享年41岁。在巴尔去世之后,他的太太艾米·亨宁斯将其生前日记付诸出版,名为《逃避时代》。

战争结束之后,苏黎世达达的参与者纷纷回到各自国家,也将达达的精神带到各处。从苏黎世开始,达达运动波及西欧大部分地区。

1918年,因为理查德·许尔森贝克的缘故,达达延伸到柏林。此时德国尝到了战败的苦果,正饱受战争赔偿的压力。受到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德国也处在社会革命的边缘。因此,德国达达具有很强烈的政治气息。

“任何事物都已奔溃,新的事物必须从碎片中诞生。”汉诺威的达达艺术家库尔特·舒维特表示,他将废物拼贴在一起,创作出抽象、半抽象的作品。在科隆,马克思·恩斯特创造了一系列本质上无关政治但又荒诞不经的梦幻般的拼贴作品。柏林艺术家哈纳·赫希利用杂志和报纸的文字图像,制作拼贴画和照片蒙太奇,作品中暗含对于魏玛政府的批评。

德国的达达主义者在艺术和政治边缘徘徊,这种倾向在1920年的国际达达博览会达到高潮,一位德国官员被贴上了猪的面孔。也因为这次博览会,德国达达寿终正寝,此后一些艺术家依然活跃在共产主义报刊上。

相对而言,法国达达更加复杂,因为其成员和领袖经常变换。在巴黎,杜尚随手给蒙娜丽莎画了一撇小胡子,并将之取名为《LHOOQ》,如果用法语念出这些字母,大概可以念作:“她有个热屁股”。杜尚的挑衅是给法国传统艺术的一记重拳,也引起巴黎年轻诗人和艺术家的关注。杜尚、皮卡比亚、查拉等达达先行者先后造访法国,而在巴黎,执掌大旗的是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他策划了一系列公然挑衅活动。

1920年,布勒东大声朗诵了皮卡比亚的《食人者宣言》: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在屁股上涂鸦,像一群严肃的傻瓜……你们这些严肃的人,闻起来比牛粪还糟。至于达达,它闻起来什么都不是,它是虚无,虚无,虚无。

在这次活动上,皮卡比亚展示了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一个毛绒猴,它的周围写着:塞尚的肖像、雷诺阿的肖像、伦勃朗的肖像……

和苏黎世达达几乎同一时期,达达在大洋彼岸的纽约孕育而生。两个旅居美国的法国人马歇尔·杜尚和弗朗西斯·皮卡比亚是纽约达达的代表人物。

对于杜尚和皮卡比亚来说,他们都对传统的艺术怀有某种程度上的愤世嫉俗,人文主义者的华丽词藻维护着有关心灵和浪漫爱情的信念,他们认为这不过是社会的自我欺骗,因而对于美丽而缺乏智慧的艺术作品怀有厌恶情绪。

《泉》是杜尚最为激进的作品,他把一个小便池翻转过来,署名“R。Mutt”送去参加艺术展览,那是1917年。杜尚称此类作品为现成品,日常物品,换一个背景,就能被当作艺术。杜尚另一件著名的现成品自行车轮而今正在上海展览中心的“蓬皮杜大展”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