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览信息 > 正文


看一次少一次的故宫北宋《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2)

2017-04-17 11:14:33  展玩    参与评论()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千里江山图》很低调。

有多低调?公开展示的次数一个手数得完。

上个世纪《千里江山图》公开展出过两次,一次是50年代,一次是80年代。

八十年代末,正值60卷《中国美术全集》筹备出版,《千里江山图》也在其收入作品之列,那次开卷是为了拍摄。

从此,该卷近三十年未与世人见面,直到2009年,有过一次短暂露面,也非全卷展示。

2013年,“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六期在武英殿书画馆开幕,这才首次全卷展示《千里江山图》。

今年,故宫刚刚公布的展览计划里,《千里江山图》意外在列。按照计划,展览时间定于八月之后,展名暂定“千里江山图与青绿山水书画特展”,在午门展出。

北宋有过两幅鸿篇炬迹,一幅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

有人说,这两幅画,一个现实,一个理想。

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

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长度并不及《千里江山图》的一半。

先翻转手机,细细欣赏近十二米的这幅迷人青绿山水图。

几十年来,《千里江山图》一直深藏宫中。即便是故宫内部研究人员也很少能一睹画卷真容。

因为画卷上的石青石绿是矿物原料,颜色很厚,年代久远太过脆弱,一旦展开,画卷颜色容易剥落。

所以,《千里江山图》的每一次展开,都需审慎决定、执行。

今年将以何种形态展示,还未得知。

十八少年青绿色的梦

陈丹青在讲到《千里江山图》时,有句话印象深刻。

“我们在想象中国古典画家的时候,都是白胡子老人。……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很难想象,如此炬迹,出自一位十八岁少年之手,他的名字叫王希孟。

画卷本身无款印,从卷后隔水黄绫上蔡京的题跋才得知作者名为“希孟”,不出半年画成了此画,进献给徽宗。

北宋蔡京題跋

北宋蔡京題跋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关于这位少年,资料实在寥寥。进献这幅画后,王希孟没多久就死了。

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画学生的学校——“画学”,相当于官办美术学校,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

那些从画学里出来的尖子生可以顺利进入翰林图画院,王希孟毕业后则被分配到了文书库去抄账、编目。

年少气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频频作画进献,希望引起徽宗注意。或许是被希孟的执着勤奋打动,徽宗便对其亲自教授。

在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之前,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绘就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少年的气盛、欲望,全数化作十二米青绿山水。

徽宗收到此画惊喜极了,赐给了很是器重的大臣,也是他艺术上的知音——蔡京。于是才有了上头那段题跋,让世人还能从短短几句中了解王希孟的一二。

《千里江山图》就此成为这位天才少年唯一传世的作品。

乾隆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