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书画频道 > 在线展厅 > 深栽后雕木 精巧夺天工——木雕佛像精品展
已有500人赞过
  • 展览介绍
  • 作品赏析
  • 展览相关

深栽后雕木 精巧夺天工——木雕佛像精品展

推荐指数:9.0分

展览时间 : 2016-5-1 至 2016-6-1

展览地点 : 中华网书画频道

策展人 : 黍月

展览介绍 :

  据《礼记·曲礼》所载,在商代的王室中已设"六工",开始有"木工"一词。即"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木工是兼工雕刻的。
  中国木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出现了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日趋成熟,风格表现为拙重、宏伟的阳刚之美。在汉明帝感梦遣西域求佛法之后,过去被认为是"皂隶之事"的雕塑活动,得到了一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名士、文人、僧侣的认可和参与。佛像雕塑改变了中国雕塑史上的格局,一举成为主流。据考证,木雕佛像最早出现在汉代,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东晋名士戴逵曾耗时3年,为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灵宝寺以整棵树雕成一尊一丈六尺的木无量寿佛像。
  (图片为瀚海拍卖公司提供)
木雕艺术

起源:新石器时代

最大木雕佛像: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划分区域:
  由于时代、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我国产生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木雕艺术。现保存以明清木雕居多,奇巧、玲珑、华丽、繁缛是这一时期雕塑的总体格调,以工艺性的装饰风格占主导。木雕造像主要划分为五个主流区域,北方以山西工、京工为代表,南方以闽工、江浙工、川湘赣工为代表。
  一、山西工:木雕造像发端于山西,皇家寺庙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宋代水月观音多产自此地。山西造像有中国大一统的主体风格,开脸庄重大气,线条简约质朴,刀法刚劲有石刻的味道,形成一种沧桑斑驳之感。如今能见到的多为明代,元或以前的造像存世不多。山西造像以榆木,白杨木为主,部分采用梧桐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风格与山西工接近。
  二、京工:典型的宫廷风格,京工造像大致分为汉传和汉藏两大体系。汉传风格融入山西、江浙、福建的工艺特点为一体。而独特的汉藏造像风格,由元代以后的宫廷造像汲取了尼泊尔、西藏、蒙古造像的优美身段,加上汉传造像的内敛、神圣的气质而形成。宫廷对于佛像制式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京工造像较为规整,以永乐佛像最具代表性,造像的比例与身躯协调。京工造像开脸庄严肃穆,具有金铜佛的质感,衣褶线条繁复且流畅柔软,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颇高。京工木雕以樟木、杉木为主,有少量名贵材料如紫檀,檀香,极少沉香。
  三、闽工:福建的造像之风盛行,流派甚多,其中较闻名的两个流派是沙县工艺与永春工艺,又以沙县工最为出彩。闽工造像种类多样,题材甚广,以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闽工造像开脸端庄雅致,衣纹流畅,姿态生动,刀工细腻而不繁。艺术造诣极高,兼具南方的精细与北方的神韵,并且漆质用料极为讲究。常见的漆线雕花边工艺也是一大特点,多以各种花卉图案和卷草纹形式呈现。闽工木雕以樟木,石榴木,龙眼木,梧桐木为主,有少量名贵材料如楠木,红豆杉,黄杨木等,广东的风格与闽工接近。
  四、江浙工:宋以后江浙地区经济富饶,人才辈出,工艺精湛历来有名。明清时期的江浙地区佛教尤其兴盛,至今寺庙里仍保留不少老造像,如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韦驮题材是江浙工的代表作,雄姿俊美极富亲和力。江浙工造像多以立像表现,开脸恬美静谧、脸庞丰满圆润。雕刻细致规整,衣纹线条有层次感,异常华丽。注重皮壳打磨,漆质用料上乘。江浙工木雕以黄杨木、樟木、杉木、檀香为主。宫廷的汉传造像师有来自江浙地区的,所以京工的部分汉传造像与江浙工颇有几分相似。
  五、川湘赣工:川湘赣工指四川、湖南、江西的造像,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但工艺水平稍显参差不齐,自成一派系。当地民间百姓多有供奉,因而选材贴近生活,富有民俗趣味。川湘赣工造像开脸较为瘦尖,讲究轮廓线条,细部处理较略。外部施漆金。川湘赣工木雕以樟木、杉木为主。

 

最新资讯

木雕佛像艺术:深栽后雕木 精巧夺天工

中国木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出现了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日趋成熟,风格表现为拙重、宏伟的阳刚之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