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对我的误解
姜亨九,一个用细致的写实主义笔法诠释人物灵魂的韩国艺术家。
姜亨九
很庆幸这次姜亨九在芳草地艺术馆的“灵魂”个展让我认识了他。初到展览现场感觉恢弘庞大的人物肖像十分震撼,很有冲击力,一张张人物肖像的眼睛里真实的透露着灵魂的味道,让人仿若与这些人物真实面对面,心中顿时对这位艺术家起了兴趣。记得第一次见到姜亨九照片时,觉得这个老头儿实在是太时尚太霸气了,海报上的自画像甚至有些瘆人。但当亲眼见到他时,他的亲切、幽默又打破了我心中对他的印象。他说“看着我现在的影子,和我年轻时候的非常像,我甚至都不认为我失去了青春,好像现在正凝视的就是它,因为影子没有皱纹。”后来聊起了很多,也让我真正地走进了他的人生里。
姜亨九个展海报
我的书写自画像--姜亨九的艺术人生
1.对我的误解
基于我的作品中那些对面部皱纹和头发的细致刻画,人们都称我是"肖像艺术家",或者"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事实上,我的确是在全神贯注地描绘人物的面部,也花了更多的精力去刻画细节。但是,我在接受这些标签的同时却认为人们所选用的词语并非百分之百准确。
我的作品虽然大部分是关于肖像的,但绝不是全部。当谈到照相写实主义时,有大量技术高超的年轻艺术家和高性能的照相机,他们当然会更加确实。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一度模仿查克·克劳斯,他也画巨幅的人像。然而,我很快就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这种"照相写实主义"的表达让我感到毫无意义。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描绘性工作仅占到大约十分之一。简言之,我认为在我真正进入描绘性阶段之前,就是从开始绘画某一幅作品的那一刻起,我便可以在三到四个小时内完成近百分之八十的过程。我往往会就各种因素来做决定而不是描绘,比如对主题、社会坏境、时代精神和背景颜色的考虑。所以,具体描绘只是仅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润色。
我希望那些把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作品与照片写实主义相联系起来的人们可以重新考虑这些作品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与其说是"照相写实主义"不如说是"劳动密集的工序"。每一个艺术家必须有一个独特的创作过程。然而,我会先在头脑里构思好一切,解决掉最难的部分,所以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实际描绘的部分就成了有趣的阶段。我的绘画过程就好像是在参加一场所有答案都已经打包到头脑里的考试,从还没有任何具体描绘的那一点开始算起,我开始感知和观察这些事物,到在我头脑里成型所用的时间也就三四个小时。我的基本信条是:我宁愿当一个喜欢因好奇而产生想法的骗子,一个旨在实现这些虚构想法的骗子,也不愿意去忠实地再现现实,技术性描绘并不是我作品的全部。
2反转"LIVE"得到"EVIL"
2. 反转"LIVE"得到"EVIL"
假如说有个著名的对真人的摄影记录:这个照片被称作"LIVE",我决定照原样画出这些字母字符,但是当这幅画做好的时候,我运用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反转技巧,最后我们得到的是"EVIL"。就好像模特裸体画,我的模特是这个照片"LIVE",我把"LIVE"这个客观的实体变成了"EVIL"这个虚构的现实,并为了加上逼真的一笔,运用了照片写实主义技巧。
意义上的重叠性——北京猿人 Ambivalence — Peking Man
回想起来,我还是大学里一名艺术学生的时候,在教授们的眼里,我就是一只丑小鸭。不论我有多么不受欢迎,我总是在我的画布上发挥我的幽默感而不是按照要求去画。我的绘画技巧很好,可是我的分数一直都是"D",最低级别。四十年前,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我重新创作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和"祈祷",把它们画成一个系列。构图和颜色方案忠实于原作,但是我用散落在地上的硬币和纸币代替了原作中的麦穗,把题目改成"拾钱"。没有画一对儿"祈祷的夫妇",相反,我把他们描绘成丈夫在打轻击球,妻子看起来更像一个高尔夫球童。他们的祈祷语,在我眼里就像"落日下最后一个轻击球",这幅画的题目相应地就改成了"落日下的轻击球"。
教授看到这幅作品后给了无情地批评,教授的评语是:"你把绘画当成笑话吗?""不要再画成这个样子。"我回应到:"好吧,那以后我直接画《夕阳下不法之徒》 里面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好了。"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画那个不法之徒用大手枪把那些恶棍都杀掉后开心的笑脸。
复学后,我花了一些时间去画一些纸币,没有任何明确的主题。我在50号画布上画满了与实际生活中同等大小的纸币,可以把这幅画称作是"超级现实主义"的经典。在同学们的关注下进行的学院内部预赛中,这幅画从参赛名单中被取消了。我暑假三个月的努力就这么付之东流了,我对教授发出了挑战。
"就连法学院学生都可以参加书法比赛,那为什么不让我参赛?我还是一名艺术学生。"
"如果您是评审委员会的一员,我接受这个决定,但是这个比赛是否有独立评审团?"
"我要像法学院学生一样,作为普通的竞赛者去提交我的作品。"
我的教授就像一个大检察官一样严格要求学生们遵守命令和纪律,不过我毫无犹豫地背叛了我的教授,去参加比赛了。
结果呢?
我的这幅画作为三等奖作品于1979年在德寿宫美术馆展出。这幅画现在还珍藏在我的工作室里。40年后,看着那幅画挂在我位于新加坡美术馆举办的个展现场时,我思潮澎湃。
如果"拾穗者","祈祷"和"纸币"的客观事实可以被比作字符"LIVE",我所做的就是把它们都反转为"EVIL",通过刻画诸如"拾钱"或者"轻击球"。从当时一直到现在,过去四十年了,我仍然没有变化,也没有变得多么成熟。现在我画的都是虚构的不真实存在的人物,比如,36岁去世的梦露在我的画面中是一位80岁的老妇女。我不仅创作了90岁的"肯尼迪",还创作了一个80岁的自己,当时我只有50岁。我还以我的方式重新演绎过众所周知的"尹斗绪自画像"要是将原作理解为"LIVE"的话,将此反转过来的"EVIL"便是我的作品。
我承认我的作品不能被称作高雅的绘画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对我来说并不是在强调我是一个艺术家这个事实,我只是单纯地按照我的想法在画画。我的绘画不难也不复杂,和我的文章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界上的事物太熟悉了",常态本身就是我作品的主要主题。
3200号画布情结
3. 200号画布情结
200号画布!
200号画布的尺寸是260cm×193cm,但这种规格说法只有韩国常用。我的职业生涯中百分之七十的作品都是画在200号画布上,百分之十是在120号画布上,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便是在在300号,600号或者1000号画布上。我在个展中展出的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200号或更大的尺寸,最小的是画在120号画布上。
当作品销售不乐观的时候,我还坚持用200号画布,这简直太特立独行。甚至在没有钱买新的画布时,我也在坚持用200号画布,结果就是我把现有的作品撕下来再换成布料,我有一百多幅作品都是这样被撕了下来的。我用200号画布画了三百多幅作品,用300号画布画了五十多幅作品。而它们都是通过我举办个展发布出去的。
女人 A woman
这也是为什么自我48岁时迟到的首次展览以来,每一年都有足够多的作品用于举办个展。这些展览规模很大,耗财费力。但是我从没有放弃过在200号画布上创作,下面我会阐述一些理由来说明这个情况。
这是一项"退休计划"。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逐渐变弱,我将会画更小幅的画。我绝不是低看小幅作品,小幅作品在发挥着它们自己的作用......但是现在我仍然处于可以画巨幅作品的年龄,生命短暂,在你还能够画大的时候画小无疑是对生命的浪费。
画作的尺寸大小必将服务于我的绘画目的。我们在画材店里选择需要的工具,这个牌子的几桶红色颜料,那个牌子的几管蓝色颜料等等。对我而言,200号大小的画布与颜料一样,只是一种必备的材料而已。
也就是说,我的目的不是画巨幅作品,只是这个尺寸能很好地满足我的绘画目的而已。我也在600号或1000号的画布上画画,因此我并不认为200号画布特别大。200号画布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型号来说,我甚至不会称它为"巨幅"画布。
相反,我也在克制自己使用"巨作"这个字眼。因为"巨作"并不单是指画的尺寸,更暗示了画作质量的优等。所以,仅仅因为尺寸大就称一个人的作品是巨作,这未免太傲慢了。
人们常常请我画得小些,但是这就像要我用我不喜欢的颜色去画一样:画小幅作品还不是时候。我并不低看小幅作品。画小幅作品的时候会来到,当我练习得更多感到适应小幅画布的时候,或是当我老了以后感觉缺乏精力的时候。
事实上,我更想成为一名雕塑艺术家而不是绘画艺术家。
通过素描的方式至少可以捕捉到一个物体四分之三的表面,所以即使这是平面的二维表现方式,但也很容易转换为立体雕塑。因此,我也总是致力于雕塑作品的创作。我做雕塑一开始是为了给绘画作品做参考资料,例如,当我画罗丹之前亲自雕刻了一个罗丹雕像并拍照得出了参考图片,后来这样的雕塑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我在2003年正式地把这些雕塑作品拿到个展上展出,之后在新加坡的个展上它们得到了认可。但是如果雕塑作品体积变大的话,它们势必会妨碍我的绘画创作。事实上,它们是我的二维作品的最大障碍。因此我打算把这些雕塑作品做小些,以释放来自尺寸大小的压力,而且这样还可以更忠实地传达主题。
4期待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4. 追求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我好奇心强,希望可以做各种可能的尝试。我愿意冲破局限,除了视觉艺术创作之外,还想从事写作,如果有能力我还会去作曲。对于我一直希望实现的这些事情,虽然不是全部,但通过不断练习大部分都做到了。任何人都会有某种好奇心,不过要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当中遇到麻烦,很多人往往会选择放弃。我在其他领域中的成果水平不高,停留在模仿阶段,但我认为我的成果是能让人感到痛快的。
比如,我出版了一本随笔集,还用个人基金成立了梦寐以求的"孙基祯 基金会",尽管我之前从未涉足体育运动。我到现在还担任着这项基金会的主席一职。
肖恩·康纳利的电影007首次发布时,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当时因为希望成为肖恩·康纳利,我想出一个方法,并付诸了实践。当然,十岁的小孩马上能变成詹姆斯·邦德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脱掉衬衫,坐在妈妈的化妆镜前,花了2个小时用一只圆珠笔在我的胸口画了很多毛发。对此我很得意。既然努力画了那么久,第二天我便去学校炫耀了一下。这个消息很快传到班主任那里,我遭到了严厉批评。我现在仍然在画毛发、胡子、眉毛。那是我第一次画体毛。
从那以后,我有了外号"姜毛毛",大家不再叫我的名字了。我快便到了60岁的年龄,可孩提时代的好奇心一直保持到现在。尤其是在那些与我的领域很接近的领域。我不是学雕塑的,但是我的一件雕塑作品一直矗立在首尔奥林匹克体育场外最引人注目的中心,正好在韩国世界杯场馆外面。那是孙基祯的雕像,刻画了他冲破终点线赢得奥林匹克马拉松冠军的瞬间。我作为基金会的主席创作了这具雕像,并捐赠给了首尔市政府。
展览作品 摄影/梁弈文
不论是雕塑、夸张人物漫画还是设计,我一定会按照我的方式进行创作。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趣的方式,我都会纳入到油画创作中去,让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享受着这些不同风格带来的乐趣。
我本来就常以脸部作为素材,如果我还只用同一种的风格,那的确是极为令人窒息的。想象一个人一辈子只吃一种菜,那生活将会是怎样的?说实话,要知道如果一个艺术家终其一生只停留在一种风格或只创作有限的签约范围内的主题,那么他的艺术生涯会是多么得沉闷。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作品就像当人们欣赏极简主义作品时那样,看起来都差不多,那他们会多么得无聊且烦躁。
比如,我们说一个艺术家被标记为"橡子艺术家",只画橡子。我敬佩这种打败枯燥的惊人毅力。别人会问我,"老姜,你也不是也一辈子只画人脸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样的。不过,事实上我并不是只画肖像,或是只画面部。而且,每个人的面孔本身都是不同的,再加上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以及可能潜在的不同阐释,通过人脸可以表现的内容简直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认为我每一次都在处理不同的素材。
我们考虑一会儿一个问题吧。作为体育爱好者,我常把艺术比作体育。在一场比赛中,一个足球队有11个队员登场,但事实上一个队有23个队员。同样的,一次展出11幅作品的个展也应该或是至少要有23幅作品准备展出。棒球比赛中,一个厉害的投手除了一个直线球外,应该有许多投球的方法,比如曲线球、滑球和变速球等等。种类越多越好。艺术家也应该是这样,表现方式的多样性解放了艺术家,拓宽了收藏家的选择范围,就像一个厨师摆出一桌子好饭菜招待客人。就此而论,要是一个艺术家较早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我觉得这也可能是不幸的,因为会有被自己的风格所束缚住的危险。他的每幅作品会渐渐地失去独特性(即唯一性),艺术家就会变成只会复制自己原创作品的工厂经理。是的,因为每一幅艺术作品都应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艺术作品就没有"二手"这说法。因此,我要努力坚持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自尊心,保持我每件作品的"唯一性"。
谈到独特性这一问题,我对艺术家借助助理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我并不是完全否定助理体系--当然,有些类型是绝对需要助理的。然而,在助理的帮助下完成的作品中,如果完全看不到或只有一部分能看到这位艺术家固有的表现方式,那么这会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相反,如果被观者所称赞的关键部分是由助理制作的,那么这位艺术家就不存在了,被助理代替了。换句话说,即使在艺术家去世后他的作品仍然会被制造出来。说的好听一点,那是一种永恒和不朽。在韩语中对"Assistant"一词的俗称"Assi"听起来像骂人的话 ,似乎是对某些客户要求的回应,给人感觉好像是在制作复制品。如果助理的使用只是技术上的需要,那么请助理完成作品的这位艺术家是否可以坦率地与观者分享事实?也许不能。那将是欺骗和隐瞒。美术学院的奖学金颁发条件里是否包含给教授当助理的条例?滥用助理就等于纵容复制,远远达不到我所说的"唯一性"的标准。
一个艺术家甚至不可以模仿自己的作品。我总是以勇于"尝试"的态度去实现这种任性。"尝试"暗示着失败,至少百分之七十以失败结束……由于有这种担心,这个词预示着"由此将产生浪费"。 然而,我坚定地认为艺术家百分之三十的成功率相当于一个棒球运动员平均0.3的打击率。
我也在强调着夸张人物漫画的重要性。即使在我陷入经济窘况时,我也坚守着这个信念:当我举办个展时,通常会制作1000本30页的画册。可是在2003年举办夸张人物漫画作品个展的时候,我印了5000本50页的画册。我希望尽可能地去多画一些人脸,不过,按我平常作品尺寸去画的话,肯定是无法满足我的这一愿望的。但是我也不想缩小自己愿望的规模。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夸张人物漫画的创作使我的愿望从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在200号画布上画了300个肖像,画了700多张夸张人物漫画。我曾经告诉一个记者:"如果我画了10个人脸,然后你评价说我是肖像画家,那我能接受。但是由于我画了超过1000个人的面孔,那么不得不说,我超越了肖像画,因为我画的是一个社会。"这是真的。虽然画布上呈现的是一幅肖像的模样,但是我想传达的确是"时代精神",并试图表现出"每个人独有的表情"。
尽管我被誉为"照相写实主义"艺术家,也创作了许多夸张人物漫画类作品,甚至有时候我也在200号或1000号画布上创作人物漫画。而且,和我预想不同的是,这类作品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这些作品常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出现(这是我参加的唯一一个拍卖会),受到了良好的反响。香港佳士得,这家著名拍卖行也直率地向观众介绍大量我的人物漫画作品,即使这些看起来不像出自同一个艺术家之手。这类作品所采用的材料也是多样化的,有帆布,有铝合金面板,还有其他的质感很强烈的材料或是亚克力板等等。
四年前,我画了一只老虎的面部,我还在600号画布上画了月球表面。我非常细致逼真地再现了月球表面的坑,以至于专门研究月球的科学家都会承认它的真实性。一个巨大的月球脸庞从而产生了。除了面部,我还创作了表现整个人体的作品。在一幅全身人物画中,面部比例会变小,图纸就会变大。我画了一个男人平躺的卧像,长达5米,还有在新加坡美术馆一次大型回顾展上展出的玛丽莲·梦露穿戴整齐的背部缩影。我曾经还创作了一个巨大的立体书,这本书的宽度有2米。我所采用的材料和绘画素材一样多样化。
展览作品 摄影/梁弈文
画布作品
维持这种多样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坚持创作保守的传统画布作品。在诸多尝试中,画布作品仍然占据我创作作品的一半以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画布是我的私人老师。举例为证,我会在信心十足且忠实地画完画布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原来应该把它画在铝板上"。我仍然相信老式保守的观点:画布作品是艺术家应该画的。不论怎么说,画布是油画画家的基本工具,画布是不可否认的很耐用的材料。
铝板作品
事实上,铝板是在追求一些表现形式时的上好材料。由于它是金属的,整个表面会发光。而且,颜色会随着室内灯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阳光下或者不同方向的壁灯照射下,会产生不同的光泽。比如,在铝板上用电钻瞬间刮一缕头发,会产生颜料无法复制的光泽,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便可以得到大把发光的头发。快速又简单。你必须闭上眼睛,没有预先思考,用重重的笔触划出每一条线。这听起来好像在吹牛,但是"有时候我确实是闭着眼睛画。因为我不是照片写实主义画家!"
当我在画玛丽莲·梦露的金发、画自画像中的白胡子以及达芬奇的雪白眉毛时,将这个效果达到了最大化表现。然而这种技巧不能运用于整个画面。我在铝板上为尹斗绪画自画像时,我把铝板的表面仅仅用在眼部。当然,我是因为眼部微小的表面而去选择这样的材料。
透明亚克力板
我通常就选一面作画,但是它的透明性会让人们还可以看到它的背面。那样的话,背板左右是可以颠倒的,人们可以欣赏板的正背两面。两面都画,就会产生出一种三维立体的感觉,还可以使用在铝板作画时的刻划技术。因此,不论是作品材料还是创作主体,我都喜欢多样性。
无论怎样,最后作品可能会呈现给观者多样性的视觉感官体验,我在进行脸部创作时与此保持着一致。在2013年的个展上,我展出了一只象征着胜利的"V"字型手,和一个放大了的女性生殖器,它是生命的面孔和起源。手附属于面部,传递着一种服从的感觉。因此,手和面部的相似性很高。特蕾莎修女褶皱的手几乎和她布满皱纹的脸是一样的。
其实,有许多的手可以画。拳王阿里的拳头,安博士残疾的手,钢琴家李斯特的手……这些手都比实际的脸更像脸。我这里介绍的这幅以V(昂山素姬)命名的画,代表着"胜利",而不是真正的手。放大了的女性生殖器也画在了铝板上。这些到了接近60岁快才实现的东西,其实际的绘画欲望是要追溯到我青少年时期。这也是一种满足。我把生殖器画的像一块石头或是一朵花,以避免色情的幻想,我甚至忍住不去画体现个性特征的东西:毛发。我试图描绘生命之门,可是还是让我们期待看看,观者是怎么去想的。
5我与艺术市场
5.我与艺术市场
有人说,在艺术圈里,我是拍卖系统中最大的受益者。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我尽可能地不把我的作品提交到拍卖场,我甚至拒绝大量拍卖行的请求。许多艺术家希望自己的作品以拍卖的形式出售,以至于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的作品常常被提交到各家拍卖会上去售卖。似乎我的部分作品是在国内进行拍卖而我并不知情。我希望买我作品的收藏家能永久保存它们,但这似乎是奢望。但是如果交易是违法的,我会要求挪走在预展中展出的作品。我通常会拒绝各种拍卖行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是真正的拍卖系统的受益者吗?
不是!
展览现场 摄影/梁弈文
我一年只向香港佳士得提交两次作品。从竞价中获得多少钱在我看来是次要问题。我的目的是为期五天的预展,它很短暂,但是影响力却大大胜于个展。只有一个人会最终买到实际的作品,但是会有无数的观者来参观,在预展中作品被更多的人观看才是我的目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把我的常态的作品介绍给许许多多狂热的粉丝!就好像许多公司在汽车展或以最私密的电子公约的形式介绍他们的最新产品一样,我也提交最好的作品让它们在佳士得拍卖会上首次曝光。所以每年的春秋两季我都会在拍卖会上提交我的作品。它们是我在工作室里创作的最好的作品。自然,这些作品在创作风格方面各不相同。帆布画、铝板画、漫画以及各种各样的肖像,不一定都完美无缺,甚至是自画像也是这样。
香港佳士得的预展是我作品的多样性获得国际认可的绝好机会。我把它更看重是一个展示的机会,而不是售卖的机会。如果李舜臣将军是一名艺术家而不是军事人物,他一定会说:"那些希望卖的却卖不掉,不想卖的却卖掉了。"
艺术作品不是用作于商业交易的物品。它本是应被介绍、被公众共享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我都铭记并实践着这个原则。一名艺术家应该拒绝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潜在销售,以保持艺术家本性的正直。那些把画用作于售卖的人,其形态如同生产工厂,不这么做的人却是在承受类似分娩之痛,把自己的画当做自己的孩子。深爱孩子的父母都希望看着自己的女儿嫁个好人家,而那些失职的父母只看重卖女儿能获得很好的收益,就像买卖奴隶一样。我创作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是承受着分娩之痛才问世的。
对于各种各样的海外艺术展,我也秉承着一样的信念。我曾参加过30多次艺术博览会。我的艺术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跨越欧洲、亚洲和南北美洲。我自己也积极参与着这些活动,原因和我提交拍卖会的理由相同,头等重要的是,我要把我的作品介绍给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然后才是销售。我常展示新作而不是过去创作的旧作品。我自付机票费用,推广我的作品。这给我提供了结识 世界各地人的机会。
我想要说的是,对于艺术家来讲,通过艺术市场要达到的更为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去向广大艺术爱好者们介绍推广自己的作品,就像举办个人展览一样,而不仅仅把它当作销售的场所。因为这才是展示自己最好作品的绝佳机会。
6画自画像
6. 画自画像
我画了许多自画像。
展览现场 摄影/梁弈文
我画过很多张肖像,为自己画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因此,我画了许多版本的自画像,就像在画大量未名的模特一样。我没有把他们画的像我自己,这不是我的目的,有时我会把我的脸和别人的脸嫁接到一起。在我的作品里,我试图融入我的方面,渴望达芬奇和梵高或尹斗绪。我自画像里的模特只是一个外壳,我要画的是我的内心世界。
我画人称代词"我",而不画专有名词姜亨九,这一定是我画了如此多自画像的原因。我甚至被贴上了"自画像艺术家"的标签,一个展览除了200号画布上50幅自画像外没有别的。
我53岁的时候开始出售作品。我介绍了200多幅200号画布作品,其中包含自画像,直到那时没有一幅被卖掉。那时我有个绰号叫"Palpo"这些画幅通常比韩国建筑屋顶高度还要高。在一面墙上展出一幅巨大的、放大了的面孔让人感到害怕和别扭。但是我坚持用这个大尺寸,坚持画自画像。我的同事们认为我正在放弃("Po")卖("pal")作品,这就是我绰号的来历。年轻的艺术家问我当它们都卖不出去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坚持画自己的面孔,我说:"如果我的作品卖不出去,至少我的脸可以卖。"
但是现在结果正好相反。对自画像的禁忌,不论是梵高的还是伦勃朗的自画像,在艺术家还活着的时候都卖不出去。然而,我的自画像却能受到许多收藏家的青睐:我53岁时卖出的第一幅作品也是自画像,我第一次在香港佳士得卖的也是自画像。
每一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卖掉。他们希望自己的的作品能受到全世界的喜爱,并且凭借手艺谋生也是专业人士应该做的。因此,流行于市的艺术家总是感到很骄傲。但是让我真正引以为傲的不仅仅是我的作品卖的好,而是我的自画像也很受欢迎。尽管我不是已故的伟大艺术家,可我是生活在韩国,一个在艺术界深受不足的国家。作为艺术家,我无限感激这一切。我感到满足,感到荣幸,我感谢这个世界。我坚定决心,坚定我作为艺术家的信念,并肩负起责任,咬紧牙关,心存感激。
三年前我画了一只老虎的面孔。这是一张引人注目的野兽的脸,在夜晚露出锋利的牙齿咆哮着。但是我在画的时候想着的却是我的自画像。艺术院校往往想驯服和培育艺术家,他们眼中我是动物园里高价的陈列观赏动物,他们想要施展自己的权威。笼子里的老虎不再是老虎,动物园里的老虎也绝不再是老虎。当它目露凶光,在丛林里咆哮着觅食时,它才是一只真正的老虎。数小时之内我就完成了这幅作品,以电影《洛奇3》的主题曲"猛虎的眼睛"作为背景音乐,愤怒地颤抖着。我的工作室隔音效果非常好,适合夜间音乐狂欢,我把声音调到最大,在铝板上尽情地划刻着。第二天,我以赵容弼的"乞力马扎罗山之豹"作为背景音乐继续刻划。
我可能会被你拿下,那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没有人能把我困于笼中,培育我。不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努力爬得很高。
我不断地画,希望自己是乞力马扎罗山之豹,爬上山顶,甚至被冻死,也不当一只到处挖腐肉吃的鬣狗。我喝一杯青酒,一直画直到眼部血管突起。这只愤怒的老虎就是我的自画像,甚至现在我还画着像那只老虎一样的生气的自画像。这次这只老虎直接凝视着我。红色的自画像,就像一张红牌,凶猛地盯着我,并愤怒地警告着我:不能自满,保持最初的决心。
7关于未来
7. 未来……
人们回忆年轻的时候,常想,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会不一样。但我并不怀念或是渴望回到过去。我已经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常想如何才能变老,我向往老年时代。早在20世纪70年代,军事独裁,警察拿着剪刀剪掉年轻人的长辫子,我当时也有长发,大约40年后我又蓄了发,同样的长度,同样的重量,我变老了,但是我的影子看起来是一样的。看着我现在的影子,和我年轻时候的非常像,我甚至都不认为我失去了青春,好像现在正凝视的就是它,因为影子没有皱纹。
凝视着我的影子,我在想以后的岁月里,它能否依然不变。我没有背叛我的青春,希望我更老的影子可以和这个一样。影子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我的部属。一个真正的密友,寸步不离。我不喜欢浮士德,为了摆脱贫穷,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恶魔梅菲斯托费勒斯,我有朋友也是这么做的,我不能售卖灵魂,甚至当我再老一些,灵魂使我保持年轻。
姜亨九
我的作品就好像我的影子。像影子一样,按照我所期待的那样去移动去做,作品是我思想和意志的再现。过去是我们无法回去的非现实,但是将来是一定会来到的现实。我忠于现在,仍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树林里桃花盛开的果园,这个艰巨的任务使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我会和现在一样精力充沛,我想着那个强壮有力的老头,我希望看到他。
我不是作家,也许我没有完全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在许多言论中,我努力避开艺术术语和行话,所以我最终能够与所有人同在。我并非有意攻击和我风格不同的艺术家,也许我听起来有些傲慢,但是我承认我的解释有些夸张。
我是第一个读我的文章的人。这是个我讲给自己听的故事,关于我的决心,而非读给别人听的传说。这是我最后的决心,为自己制定指导方针并遵守。它是对观者的阐述声明,是文字性的自画像,而非完美的自传性文章。
有时朋友打电话问我怎么样了,并扔来一句评论:"我听说你最近很红!"
我回应道:"我依然很少走出我的工作室!"
8姜亨九个人简历
姜亨九
姜亨九 Kang Hyung Koo (b. 1954)
姜亨九选择梵·高,安迪·沃霍尔,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等代表某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为创作对象。虽然他的作品令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极写实主义的技法,但他的作品并不是照相写实主义而是合成写实主义。姜亨九认为对着人物照片复制临摹的无非就是在毁灭绘画的意义,减色绘画的重要性。反而他的极写实主义的技法描绘了一根发丝,细致深刻的皱纹等,通过强烈的颜色和多样化的特性他强调了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冰冷的表面属性,而且让观众的视线集中于画面本身,并试图与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对。这是因为它被暴露在外,承受着各种痛苦和折磨。为此他采用超写实和极度夸张手法描绘自己和对象的脸部,来表现包括喜怒哀乐等的情绪变化。
1980 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学院西洋画系, 首尔, 韩国
个展
2014 [ 哦!玛丽莲 - 姜亨九和他的缪斯 ] 阿拉里奥画廊, 天安, 韩国
2013 [ 刻印 ] 阿拉里奥画廊, 天安, 韩国
[ 我在你的眼中 ] Youngeun美术馆, 广州, 韩国
2012 [ 穿过凝视 ] 三潴画廊, 新加坡
2011 [ 灼热的凝视 ]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新加坡
2010 [ 面对面 ] 阿拉里奥画廊, 北京, 中国
[ 姜亨九 - 画时代 ] Youngeun美术馆, 广州, 韩国
2009 阿拉里奥画廊, 纽约, 美国
阿拉里奥画廊, 首尔, 韩国
2007 [ 凝视 ] 阿拉里奥画廊, 天安, 韩国
2006 乐天画廊, 釜山, 韩国 | 光州, 韩国
2005 光州市立美术馆, 光州, 韩国
2004 Sang 画廊, 首尔, 韩国
世宗文化会馆, 首尔, 韩国
首尔艺术中心, 首尔, 韩国
2003 世宗文化会馆, 首尔, 韩国
2002 三星广场画廊, 盆唐, 韩国
世宗文化会馆, 首尔, 韩国
2001 首尔艺术中心, 首尔, 韩国
朝鲜日报画廊, 首尔, 韩国
三星广场画廊, 盆唐, 韩国
主要联展
2015 [ 虎视眈眈 - 高丽大学110周年校庆特别策划展 ] 高丽大学博物馆, 首尔, 韩国
[ 幻影与幻象 ] 国立现代美术馆, 首尔, 韩国
2013 [ 香蕉和我 ] 阿拉里奥画廊, 天安, 韩国
[ 面向东方! 2: 亚洲视角 ] 三潴画廊, 新加坡
2012 [ 韩国之眼 ] 萨奇画廊, 伦敦, 英国
[ 幽静中的呐喊 ] Grimson画廊, 首尔, 韩国
2011 [ 阿拉里奥和艺术家们 2011 / 第1部 ] 阿拉里奥画廊, 首尔, 韩国
[ 青 - 蓝调之外 ] 现代画廊, 首尔, 韩国
[ 首尔艺术大展2011:极写实绘画 - 欺骗眼睛 ] 首尔市立美术馆, 首尔, 韩国
2010 [ 阿拉里奥和艺术家们 ] 阿拉里奥画廊, 天安, 韩国
2009 [ 艺术与明星 ] 首尔艺术中心, 首尔, 韩国
[ 韩国之眼 - 月亮世代 ] SC第一银行, 首尔, 韩国 | 萨奇画廊, 伦敦, 英国
2008 [ 转移的时间 - Youngeun美术馆2008年度驻留艺术家项目 ] Youngeun美术馆, 广州, 韩国
2006 [ 幻影·非幻影 - 70年代以来的韩国具象绘画 ] 首尔市立美术馆, 首尔, 韩国
[ 像画一样的照片 ] Zandari美术馆, 首尔, 韩国
2005 [ 面孔 ] Youngeun美术馆, 广州, 韩国
[ 大自然的记录 ] 首尔市立美术馆, 首尔, 韩国
2004 [ 存在与幻影 ] 光州市立美术馆, 光州, 韩国
2003 [ 面孔, 表现 ] 大田市立美术馆, 大田, 韩国
[ 对光与色的探索 ] 首尔艺术中心, 首尔, 韩国
2002 [ 韩国的自画像 ] 世宗文化中心, 首尔, 韩国
驻留项目
2008 Youngeun美术馆2008年度驻留艺术家项目, Youngeun美术馆, 广州, 韩国
主要收藏
侨福芳草地, 北京, 中国
光州市立美术馆, 光州, 韩国
爱茉莉太平洋美术馆, 龙仁, 韩国
奥林匹克体育场, 首尔, 韩国
韩国红十字会, 首尔, 韩国
孙基桢纪念馆, 首尔, 韩国
韩国证券交易所联盟, 首尔, 韩国
浦项科技大学, 浦项, 韩国
阿拉里奥收藏, 天安, 韩国
弗兰克·科恩收藏, 弗兰克·科恩当代美术馆, 曼切斯特, 英国
吉米·卡特中心, 亚特兰大,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