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著名画家赵溅球国画作品欣赏(3)

2017-03-24 11:34:50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莫奈的邻居》60×90cm

这种洗礼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认为艺术虽然不能沦为哲学的奴隶,但艺术要有哲学。同样是逼真的描绘,自然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就有区别,后者带着观念深入细节,故而最终能超然物表,表现出存在之真。他在深入观察自然物象中,悟到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哲学概念“移置”。他认为他所看到的天地之间的万物,那些独立于世的一个一个的存在,一定是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移置”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空位置的。在这个时空位置上,它们存在的时间很短暂,终究会消失殆尽的,无法执守,也执守不住。它们与我遭遇在这一时空,是福缘,应当万倍珍惜。因为“移置”只有一次,所以,作为一个画家,他的责任,就是再次“移置”,把这种福缘记录下来。因为抱着惜福和证缘的心态,他不敢逸笔草草,对物象的每一处微观之美,他都清晰而精致地加以描绘。“一砖一瓦的形态,一草一木的仰揖,木屋的榫铆结构,小巷的斗拱残壁,山石土丘的纹理质感,细研密察,去发现那里最美的细节元素。”

《每天的阳光》185×45cm

这种对世界和对艺术的哲学认识,使得赵溅球可以沉下心来,以佛教徒般悲天悯人的胸怀,以道教徒般澄怀观道的心态,以儒家“物吾与也”的格物精神,去“移置”砖瓦草木土石的细节元素。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的支撑,他可以去画别人不敢画也不愿意画的题材,比如砖瓦窑。正如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先生在观看赵溅球画展时说的,“像《红窑》、《南溪瓦窑》这些题材,是一般画家不愿意碰的。这种题材确实很难对付。但这个画家费这么大的劲,这么认认真真画一个砖瓦窑,画得这么精到,很不容易。他画每一块砖的时候,感觉像超写实主义一样,哪一块砖凸出来一点,哪一块砖凹进去一点,都清清楚楚。但仔细一看,其实画得还是很洗练,并没有一块砖一块砖那样去描画,基本上是一笔色一块砖、一笔色一块砖,再趁湿勾点结构,这样砖颜色的深浅冷暖、凹凸关系就表现出来了。包括留的那些白色灰缝,使得这个砖窑充满一种生气。”

《远古的呼唤》60×90cm

因此,赵溅球对细节微观之美的观照与刻画,其实也是一种观念的表达。比如他画自家窗前树枝上乱挂的白色塑料垃圾。那本是一个让人不悦的景象,但在视觉遭遇的那一刹那,赵溅球认为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将此景象“移置”到了他的窗前,于是他觉得受到启示,虔敬地画下了这幅作品。还有他画田垅上的豆荚,那本是多么杂乱多么不起眼的存在啊!但他画得那么投入,那么隆重,甚至那么辉煌,好像这里就是整个世界!“移置”的哲学观,改变了他观察世界的眼界,也改变了他绘画的题材和手法,使得他有勇气、有信心、有趣味去画许多不可思议的对象,去深入别人很难抵达的细节,在细节的刻画中,发现和表达。比如《沧桑有约》、《潮起潮落》,都是通过对老船船板肌理细节的刻画,来表现时间的。他画洞庭湖的芦苇,那些繁密的茎杆、苇叶、如雪的芦花,如果没有这种近似宗教情怀的“移置”观念作指导,作动力,很难想象一个画家可以有这样坚忍的耐心去一笔一笔地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