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著名国画大家张为民的艺术欣赏

2017-06-20 11:31:12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其艺术特点之二,是善于在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且又重感受,重立意,强调情感注入,从而使作品具有意蕴深邃隽永的魅力。譬如《老宅》(写意,水墨淡设色),题材是多数人熟悉的,但画家慧眼别具,巧于立意,在老门上画出新贴的对联、门神与吊笺,门洞内外画满燃放鞭炮留下的残片,并在其间勾画出几只跳跃觅食的小麻雀。既表现了老宅饱经沧桑的面貌也传达了虽老而不衰的蓬勃生机,虽然没有主人出现,但于无声的空间中凝集着流失的时光与人生,较之单纯描画陈旧的门楼或老门加人物,显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人文意味和非同一般的美感。《茶根儿》(工笔,设色)捕捉住一位满脸皱纹的白发老人,发现墙根砖缝中钻出一颗鲜嫩的苗芽,用茶根儿小心翼冀地浇灌的生活钿节,表现老人怜爱幼小、呵护新生的美好心地,讴歌了人生和生命的永恒。再如画家在“盘山小店”看到一个切莱用的木墩,虽经刀砍斧剁却在树皮上长出了绿芽,甚为感动。据此“印象”,他创作了写意画《生机》(水墨淡设色)。关于木墩长芽,本来人们并不陌生,但在画家笔下却令人耳目一新;木墩硕大,年轮满布,树皮苍老而肥厚,绿芽娇嫩而茁壮;可墩子上却放着一把曾经制造和将会继续制造悲剧的明晃晃的菜刀;画面边缘又题写了画家感慨万千的长篇文字。将生命与利刃放在一起,不仅是对劫难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之颃强的赞颂,也是对顽强生命常常不免遭遇劫难的无奈慨叹,揭示了画家善良而不无伤感的情怀和富于人生哲理意义的思考,从而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如此等等“看似寻常却奇崛”的画作,足可见画家善于观察、长于升华开掘的艺术功力,以及以心求象、“思与神会”的审美追求了。

《河谷行》

其艺术特点之三,是在表现形式上,重传统而不囿于成法,立足于中国画和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而广采西方绘画、现代绘画和民间绘画等的一些观念与方法,有机融为一体,用以寻求自家风貌。这点在其立意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也取得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譬如工笔画中的《晨曲》与《茶根儿》意在表现扑素的民情,即发扬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作风,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但在色墨敷染中又略施西画的明暗法,显得既素雅又朴厚。而巨幅长卷《津门春曲》意在宣扬古老的民俗民风,则在中国长卷风俗画的传统基础上,广泛吸收年画、现代民间绘画以及水彩画的多种营养,使画面充满了喜庆祥和之气。另如《祖孙情》等描绘亲情与乡情的作品,更在构图、造型、赋彩等方面较多地借鉴了现代民间绘画的表现理念与手法,增加了画面的乡土气息,也丰富了工笔重彩画的审美意趣。同样画家的写意画也是如此。如《细雨润无声》、《相依》和《老宅》等,不仅在画法上讲究传统的笔趣墨韵,而且也不难发现前二者对西方水彩画染法的融入和后一者对西画明暗法的兼用,使画面境界显得愈加丰厚。再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在传统笔墨基础上用纯红点画霜叶,《山地车》与《马车》在重墨书写中用艳彩涂染饰物,都获得了色彩对比响亮装饰性强而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并且,也都是借鉴民间绘画赋彩特点的结果。画家在艺术语言上如此多方面的探求与吸收,无疑成就了他的艺术成就和个性风格,也显现了他勇于革新创造的可贵精神。

画家张为民先生已经年入古稀,但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未减,对民族绘画的研究未断,每日仍然踏踏实实笔耕不辍。凭着他的真诫与勤奋,相信他在今后的艺术探索中,定会创作出更多新颖美妙的作品。——于天津美术学院鹊鸣楼(周茂生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津门春曲》

《家园》

《育花姑娘》

《瑞气盈门》

相关报道:

    
     
    

    “沁”中国:一个温暖孟加拉国的故事

    23-09-27 14:14:48“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耶鲁大学人类学家答疑,人类为什么会选择农耕与定居?

    22-11-04 17:27:30农耕文明,《国家的视角中》

    1154年,人才大爆炸

    22-10-28 18:14:45科举考试,秦桧

    科举的弃儿,科学的牛人

    22-10-28 18:01:58郑和航海,李时珍

    古代对君子的要求是什么?

    22-09-23 12:36:30五代十国,周文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