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究竟是谁?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找不到答案,在浩如烟海的史书里也找不到答案。而老子的著作《老子》,究竟是一个人写的,还是一个团队写的,历史也没有给出答案,于是老子跟庄子一样,永远被尘封在历史的尘埃里。
对于老子,一提起来国人都知道,但是又对他知之甚少,老子就像是个远古的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又名李耳。出生于约公元前571,卒于公元前471年,曾任周藏室之史。老子博览天下史籍、经典,自然是博古通今,博闻强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很有感悟能力,还会将这自己的独特的悟性,经过文学的修饰,变得富有文采。因而,老子能够写出千古绝唱的《道德经》,成为人类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子
老子,又被称为太上老君。作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他是道家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文学家和哲学家,连孔子也曾经向老子请教过道与礼的问题,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老子就像是一个谜团,他的出生、生平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约公元前571,老子诞生在河南省鹿邑县的一个小乡村里,老子为什么又叫做李耳?听说,他出生的时候,面相很老,满头银发,两只耳朵很大又向下垂,听力不好,因而叫老子为李耳。老子幼时已是个聪慧的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事物的领悟能力很强。
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洋洋洒洒的五千言,却丝毫没有臃肿的感觉,句句有深意,处处发人深省,不是哲学大家和文学大家是做不到的。老子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博采前人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体系。老子思想的精髓是”无为“,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出世无为“,老子的言语之间都体现了”无为“的思想境地,”无为“体现的是按照规律办事的道理。老子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出现的,”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所以,有了”有“,才产生”无“,有了”无“,才产生”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的,世间的万物就跟”有“、”无“一样,相互对应产生的。看似很虚幻、很抽象的概念,其实老子就是想阐述,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表明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他将这种规律概括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