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苦读的孙膑,突然在某一天接到了庞涓的来信。信上的庞涓邀请自己去魏国任将军。孙膑看到了庞涓所描述的他的生活和功绩,心里很是羡慕,也为此而感激庞涓的推荐,因为终于有一个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了。
孙膑收拾行囊奔赴魏国,初到魏国,庞涓亲自接待了孙膑,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并且将他好生安置。可是,孙膑在庞涓家里,等了很多天都不见魏惠王召见自己,孙膑见庞涓也没提这件事,也没好意思问他。于是,孙膑在等待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某一天,孙膑突然被门外急促的敲门声给惊醒了,他的噩梦也随之而来。
推门而入的士兵们,问也不问,把孙膑绑起来,驾着孙膑就把他拖出去了。在士兵的推搡下,孙膑不明就里,一边走一边吼道:“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有什么过错?”士兵回答说他犯了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孙膑闻之,犹如晴天霹雳,幡然醒悟后高声辩解,但是为时已晚,士兵们拔刀剜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之后将他丢在猪圈,任他自生自灭。多亏后来孙膑装疯卖傻,才得以逃脱。
后来,孙膑逃到了齐国,藏身齐国的这些年,不仅更加刻苦研究兵法,还帮助齐国成为了中原的一个大国。
孙膑后来通过齐国使者逃到齐国,深得齐威王器重。“取君下驷于彼上驷,取君上驷于彼中驷,取君中驷于彼下驷,失一而得二”,人尽皆知的田忌赛马就是发生孙膑在齐国时候发生的事。孙膑初到齐国因为智谋过人,深受齐国君臣的礼遇。因为这次赛马,孙膑的聪明智慧举国知晓,齐威王拜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国受命庞涓发兵八万,突袭赵国,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措手不及,慌乱之中,只得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本打算派孙膑的,但是孙膑说自己是残疾人带兵多有不便,建议让田忌为将军,自己则担任军师,前往救赵。田忌与孙膑商议策略,田忌认为应速战速决,直奔赵国邯郸解救。而孙膑则提出应趁魏国国内空虚,发兵直捣魏都,这样魏军便会不顾一切回魏国解围,田忌采取了孙膑的做法,结果此战魏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主将庞涓被活捉,不过孙膑并没有对庞涓怎样,训导他一番后,又将他放走了。这便是“围魏救赵”的故事。
桂陵之战十二年后,魏又大举攻韩,韩国向齐国求助,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对出兵之事多有迟疑,孙膑在此事提出:“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建议先让韩魏两国交战,待魏国兵疲之时才出动,这一次故技重施又以“减灶之计”示弱于敌,让魏国放松懈怠,滋生骄傲心态。最后魏国还是被孙膑降服了,而魏国的庞涓也被齐国的军队射杀了。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庞涓两次战争失利后,羞于面对魏国,于是自刎而死,不管是哪种说法,庞涓是孙膑的手下败将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