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指数 > 正文


张晓刚作品市场解读 重复拍品价格每年长73.4%

2015-03-20 14:21:49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1张晓刚艺术市场大数据

张晓刚与当代艺术主要代表人物作品总成交额走势对比(2004-2014)

张晓刚与当代艺术主要代表人物作品总成交额走势对比(2004-2014)

 

    在2004年至2014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三次高峰三次低谷,张晓刚作品市场走势基本与其保持一致,甚至还要优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整体表现。尤其是在2013年春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并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张晓刚作品仍保持上升的势头,可见其作品市场有较强的支撑力,表现稳健。(抽样选取了部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中立、岳敏君、刘野、周春芽等等。)

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中立、岳敏君、刘野、周春芽等作品拍卖总成交额走势对比(2004-2014)

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中立、岳敏君、刘野、周春芽等作品拍卖总成交额走势对比(2004-2014)

    在2004年至2014年间,从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中立、岳敏君、刘野、周春芽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拍卖总成交额走势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市场高峰期,还是在低谷期,张晓刚的作品市场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尤其是在2011年春拍期间到达一个顶峰,当时仅有曾梵志的作品市场可以与其媲美。

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中立、岳敏君、刘野、周春芽等作品均价走势对比(2004-2014)

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中立、岳敏君、刘野、周春芽等作品均价走势对比(2004-2014)

    在2004年至2014年间,从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中立、岳敏君、刘野、周春芽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均价走势对比图中可以看出,张晓刚作品市场上升最快,在2007年秋拍,张晓刚作品均价已达60万元/平方尺,直至2010年春拍才有艺术家(刘炜)的作品超过了这个均价。另外,张晓刚在2011年春拍、2012年春拍、2013年春拍、2014年春拍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爆发力,作品均价都超过60万元/平方尺。

张晓刚作品历年拍卖单件成交均价(2004-2014)

张晓刚作品历年拍卖单件成交均价(2004-2014)

    在2004年至2014年春秋拍间,张晓刚作品历年拍卖单件成交均价有9次达到甚至超过了600元万/件,2次超过了1000万元/件的单件成交均价,分别是2011年春拍和2014年春拍。2011年春拍,上拍的16件张晓刚作品中有4件超过了1000万元成交,还有3件接近1000万元成交,而且其中3件作品进入了张晓刚作品历年拍卖作品TOP10中。2014年春拍张晓刚作品之所以超过了1000万元/件的单件成交均价主要是由于当时上拍作品不多,而且张晓刚作品的最高拍卖记录也是在此期间诞生。

张晓刚作品历年重复上拍记录

张晓刚作品历年重复上拍记录

    从2000年至2014年间,有重复上拍记录的张晓刚作品共10件,均为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除去4次流拍记录,剩下6次中有5次上涨,1次下跌,但整体而言,价格平均每年增长73.4%。

    综述:在上拍的张晓刚系列作品中,早期作品居多,血缘?大家庭系列最受关注。在张晓刚2008年创作转型之后的作品上拍极少,而且成交价并不高,仍然需要市场和时间的考验。张晓刚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一直扮演着领跑者和风向标的角色,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他的作品都备受藏家喜欢。收藏张晓刚作品的国内外机构已达几十多家,像国内机构有:中国成都上河美术馆、中国沈阳东宇美术馆、中国上海美术馆、中国深圳美术馆、中国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中国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中国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等,国外机构有:香港国际会展中心、韩国汉城国家现代艺术馆、日本福冈美术馆、日本冲绳美术馆、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亚太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馆、澳洲昆士兰美术馆、澳洲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而士美术馆、法国巴黎圣德尼美术馆、英国Gasworks艺术基金会、英国库兹艺术基金会、阿姆斯特丹PeterStuyvesant艺术基金会、法国阿密市比加底国家美术馆等等。

    (样本拍卖行:中国嘉德、北京华辰、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北京瀚海、罗芙奥、北京保利、北京诚轩、北京匡时、上海泓盛、伦敦佳士得、浙商拍卖、伦敦苏富比、上海天衡、西泠拍卖、菲利浦斯、金仕发、上海鸿海、上海国拍、伯得富、景薰楼。)

 

2张晓刚:中国当代艺术领军者

    

    1978年他考取了令无数艺术青年向往的四川美院。

    1994年《血缘:大家庭》展出在“第二十二届圣保罗双年展”上,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人家庭合影”的作品,给他本人以及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舞台获得了无数荣誉。

    200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以不断攀升的天价作品以及人气极高的艺术明星,吸引着国际的注意,而他是其中最具代标志性的人物。

    2006年,创作素材增加了风景和室内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但没有改变的是他对记忆与历史的巨大怀念。

    三十年的风云变迁,他的作品折射出一代知识分子的艺术抱负,他见证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三十年,他是当代中国人艺术记忆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他,就是张晓刚。

张晓刚

张晓刚

    

    张晓刚简介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当代艺术所蕴世故的中国情境的最佳体现。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他运用近现代中国流行艺术的风格表现革命时代的脸谱化肖像,传达出具有时代意义的集体心理记忆与情绪。这种对社会、集体以及家庭、血缘的典型呈现和模拟是一种再演绎,是从艺术、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意义;曾于1997年荣获英国coutts国际艺术基金会所颁发的亚洲当代艺术家。

 

3张晓刚重要作品分析

    重要作品分析

    《生生息息之爱》是张晓刚早期艺术生涯中的一幅代表性作品。画中多位裸露上身的原始男女,与襁褓中的婴儿、羔羊、鸟兽一起栖身于大自然,充满神秘的象征意味。在主题和形式方面,此作与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画作色彩单纯富神秘气息,平涂技法富装饰感与浪漫气息,与云南的地域文化有密切相关性。

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

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

    《生生息息之爱》是张晓刚艺术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画作。在此之前,张晓刚的作品大多是表现主义的,但在这幅作品之后,他的风格开始转向现实主义。由于作品的独特性、稀缺性和重要性,加之艺术市场整体走热,造就了这个创纪录价格的诞生。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专场拍卖中,《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以7906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张晓刚本人的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

张晓刚《血缘》系列

张晓刚《血缘》系列

    张晓刚的《血缘》系列,旨在探索特殊时代中政治与社会间的紧张关系。这类作品具有相同的特征,即画中人物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张晓刚一般会采用平涂式的手法和炭精画法来绘制这类作品。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画中人物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机械且毫无生气。关于《血缘》系列,张晓刚说过:“1993年我刚开始画《全家福》,经过一个阶段后,我才逐步认识到,在那些标准化的《全家福》中,打动我的除了那些历史背景之外,正是那种被模式化的'修饰感'。其中包含着中国民俗文化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意识,比如模糊个性,'充满诗意的中性化美感'等等。”《血缘:大家庭三号》,创作于1995年,是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的代表性作品,故能取得良好的拍卖成交价。

    《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是张晓刚艺术转型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作品以20世纪中国历史、民族命运为主题,运用早期超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表现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华民族开创新时代的气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是张晓刚第一次使用照片素材作创作的作品,是他后来代表性创作题材“老照片”的开端,并由此衍生出闻名艺坛的《血缘:大家庭》系列。《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在此之前从未在拍场上露面,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具备了非常重要和宝贵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拍中,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估价为2100万至2300万港元,最终以521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张晓刚本人当时的世界拍卖纪录。

(责任编辑:CA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