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黎:书画与龙泉青瓷的结合,是否也是时代的趋势呢?
季金强:龙泉青瓷发展到现代,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研究宋代龙泉青瓷的同时,但不能受限宋代的束缚,一定要放开思维。书画艺术,怎么跟青瓷艺术结合?这是我们所面临最大的一个课题。
马杰:把书画融进龙泉青瓷是我的一种愿望,这是一种新时代的特征。也有人在景德镇白瓷上作画的,但是那跟在白纸上画的感觉一样,不像龙泉窑以青瓷为底的性格。
季金强:景德镇白瓷除了白底更好表达以外,它的温度是低的,而龙泉青瓷的温度要高很多。
李巧强:景德镇瓷器有两种,一种是釉上彩,它是瓷器烧好之后再开始画画,画上去之后再烧一遍,至少800度。另一种釉下彩,跟龙泉青瓷一样也要烧到1300度。但是它的釉很薄,不会产生流动,所以画上去基本很稳定。像龙泉青瓷釉色很厚,如果温度稍微一高,釉的流动就会冲击画面。但是如果画在胎上,那么厚的釉盖上去,就感觉模模糊糊,不是那么的清爽……[详情]
《一塘荷气》
【更多】
《青瓷绘画》【更多】
龙泉青瓷始于五代,至南宋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细腻的瓷质,流畅的线条,端庄的造型,纯净的色泽,历来是龙泉青瓷的审美标准。它是典雅的、古朴的。在李巧强看来,它还应该是当代的,要为这个时代发声。他说,“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只有尝试才会有所发展。”
除了刻花与雕塑的表现形式,在瓷上作画并不新鲜,景德镇、唐山皆如此。但是在青瓷上作画并不多,偶尔有之,却瓷是瓷,画是画。要么夺了瓷的风采,要么破坏了瓷的美观。当地文联副主席季金强曾指出,“在青瓷上作画难度极大,首先青瓷釉色很厚,温度一高,釉的流动会冲击画面;加上青瓷成品率低;绿的釉色很挑剔,与其他颜色不容易调和;最后烧前烧后釉色变化非常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需要突破的课题。”
2011年,李巧强已经萌发在青瓷上作画的想法,他开始邀请大学同学每年做不同的尝试。直到今年他正式投入精力,北京画家蔡红祥为了与其更好的探讨,长期住在龙泉;北京画家马杰多次往返龙泉参与创作,而更多的艺术家陆续前往龙泉,展开了不计其数的研讨会进行探索研究。李巧强要攻破烧制这一关,而与其合作的书画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将色彩与线条融入到青瓷当中。与此同时,青瓷的器型也影响着绘画的题材,因为这是一个旋转欣赏的艺术。……
龙泉青瓷与书画的碰撞,是新时代的“枪法”。那么浙江省工艺大师李巧强与书画家之间,是如何瞄准新时代的特点呢?
他说,一辈子有一件代表性的东西就够了。
评论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