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好排兵布阵,早年也跟着父亲出过几次战。但是,真正意义上由赵括带兵的却是一场惨败的战争,即长平之战。都说赵括不是一个好的将军,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实战。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赵括是否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赵国和秦国的战争从公元前260年就开始了,最初秦国想要争夺韩国的上党之地,打败韩国得到韩国的许诺后,正打算接收上党的秦国却得知了上党被赵国接收了的消息。原来,上党郡的郡守将上党转献给了赵国,赵国不惧怕秦国,接收了上党。秦国不服,发兵攻打上党。
赵括
刚开始的时候,秦军势力很猛烈,一下子就打败了赵军,赵军廉颇连连败退,最后上党被秦国全部收回。上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地理位置极好,以至于几个国家分别霸占了上党的几个部分,还分别在上党的那部分设置了上党郡,上党的重要性变得更加重要了。
但是,我们试想一下,秦国为什么只因为一块上党之地,而且还是上党的一部分土地,就要和赵国开战呢?而赵国明明已经知道秦国得到了上党,为何还要选择接受上党郡的郡守所献的上党呢?
其实,只要留心注意那段时期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原因了。赵国并不是一定非得要得到上党这个地方,虽然上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也没有重要到能够让赵国和秦国因此而大战的地步。上党只是一个借口,是赵国和秦国之间发兵争夺霸主地位的引子。就算没有上党之争,也会有其他争执,总之一句话,就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仗非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