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佳士得、苏富比的调整其实是变相加价,在目前环球拍卖环境背景下,亦仅有具有国际品牌效应的拍卖行敢于这样做。相较于国际拍卖行理气直壮的上调,国内拍卖行在持续增长的成本压力、竞争激烈形势下,却不敢轻言调整。据一份行业数据显示,国内艺术品拍卖业当前平均佣金收取比例为15%,而且已连续三年下降。以此来看,是否能认为国内拍卖行在国际竞争中仍然是以“低价”策略去吸引买家?无论是因为国际品牌上调,还是因为利润下降而变相获利,国际拍卖大佬这一手段是否会对内行拍卖行有所明显的影响,我们来年拭目以待。
保税拍卖
2016秋拍中,嘉德首次推出“保税拍卖品”,共推出100件保税拍品,其中书画30多件。有意借助回流艺术品,促进大陆地区主体市场活跃度。其实早在前些年,一些拍卖公司就推出了保税拍卖。保利就曾标注部分作品在保利(香港)提货,属于保税拍品;华辰曾在厦门举办保税拍卖,交割后可以带到自贸区外、在区内进行储藏或是直接运送出境。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大批文物流失海外,很多文物流到海外艺术品市场。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及艺术品市场发展,流落海外的文物逐渐被人们认知,或者被国人购回。一些艺术品属于多年未曾出现的稀世珍品,为各大拍行重要标的。嘉德、保利等大型拍行,均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区设立机构以便征集。但鉴于相关政策和税制,海外回流需负担一定成本,导致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保税拍卖”应运而生。
保税拍品是指在海外征集的作品,由拍卖公司设在香港的分部委托,通过上海保税区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参与巡展、拍卖,落槌成交之后,保税拍品再经上海保税区返回香港分部。买家只需支付人民币,即可完成拍品账面交割,但提货仍在中国香港,如果买家需要把拍品运至大陆,依然需要正常缴纳关税。若买家有意将艺术品存于境外,拍卖公司可以提供艺术品有偿保管服务。
保税拍卖给拍卖公司带来征集上的便利,但对于卖家来说,潜在的成本依旧存在,一些在海外有居所的藏家可以方便地进行存储,而纯粹的大陆藏家,仍旧需要缴纳税款,并前往香港提货,如果艺术品本身的成交价格并不十分低廉,对大陆藏家来说,保税拍卖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吸引力。同时,保税拍卖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进出口政策,如税率增加,则需求将会降低,如何利用保税模式,拓宽供给端货源供应,增加市场交易灵活性,为市场增添活力,考验着拍卖公司的征集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仓储、物流、保险等相关业务的服务能力。
跨界联姻
2016年6月,时下最为流行的跨界融合之风又吹进了艺术品市场。作为王中军个人投资控股的公司华谊兄弟创投,宣布联合保利国际拍卖、天辰时代,成立保利华谊(上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利华谊”)。对于此次的合作,在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看来首先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整合。“华谊兄弟除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外,周围聚集了众多全球一流企业家资源,这些企业家正是艺术品市场潜在的新买家,而华谊兄弟旗下各个公司的资源,也都会加盟到拍卖公司上。”
2016年7月27日苏富比提交美国证监会文件显示,苏富比的最大股东康泰人寿集团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连续数次出手增持苏富比股份,买入价格从每股29.61美元至31.99美元不等。截至7月26日,泰康人寿持有的股份数目达到791.87万股,持股量约为13.52%,成为苏富比第一大股东。若以每股30美元估算,此次泰康总斥资2亿多美金。第二大股东是之前大战管理层的丹尼尔·勒布的公司“Third Point”,持股11.38%,第三大股东为Marcato Capital持股11.22%,两者相比2015年9月都进行了增持。前一阵盛传要收购苏富比的盛大投资集团则持股1.98%。股东中还隐藏着:投资人、藏家史蒂文·科恩的公司“Point72”,持股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