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纳的《离港的明轮船》
据传,为了完成这幅画的创作,透纳在一个暴风雪天,把自己绑在一艘船的桅杆上长达几个小时,虽然这个传闻是不真实的,但是也增添了这位伟大画家的神秘感。
你只能从透纳随意的笔触下大致琢磨出画的是什么;一艘明轮船正在狂风暴浪中摇曳,在暴风雪的肆虐中,雪和海水融为一体。透纳能把自然界无穷的力量画得极其到位。在这幅画中,我们被那艘明轮船所吸引,在一场巨大的漩涡中,它是显得那样渺小和谦卑,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人试图战胜自然的徒劳尝试。
弗兰茨·马尔克(Franz Marc)的《雪中的干草垛》(Haystacks in the Snow)
弗兰茨·马尔克是德国表现派主义运动的主要成员。他常画的是动物,所以这幅图非常罕见。他的作品特征就是用明亮的原色作画,物体的形状近似立体主义派,这让人想起康定斯基和马蒂斯。在他笔下的物体都有非常简洁的形状,但却蕴含着强烈的情绪,即使在这幅由简单地橙,红和绿三色组成地干草堆图画中也是如此。马尔克赋予各种颜色以情感和目的,虽然红色主要是表现暴力,但是这些顶部积雪的干草堆看起来非常纯洁,就像是一碗梨上面撒了许多糖粉。整幅图画非常的温和,然而积雪的顶部表明季节的变化,也暗示出人类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变化。老谚语说得好“晒草要趁太阳好”,但实际上我们总是错过好时机,干草堆上永远都被雪覆盖。湿湿的草堆也讨人烦。
约翰·纳许(John Nash)的作品《沃明菲特的融雪之景》( Melting Snow at Wormingford)
约翰·纳许是艺术家保罗·纳许的弟弟,但前者没有后者名气大。当哥哥开始寻找新的刺激挑战的时候,小纳许还安稳于东盎格鲁(EastAnglian)的风景画派,这是他所擅长的。
在这幅画中,田野中有斑驳的雪痕,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英国场景画并且其中春意更胜寒冬。雪留下的痕迹代表着一种希望-春天将要来临了,大自然又将焕发新的生机。这提醒我们一切都会过去但是有些事情是桓古不变的。
李·米勒(Lee Miller)的作品《雪中巴黎》( Paris in the snow )
人们提到李·米勒总是会联想到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曼雷,两人有一段浪漫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有一定重要性-不仅仅因为李重新发现了中途曝光技术,还因为她是曼雷的缪斯女神。但是除开缪斯的身份,米勒自身作为一名摄影师也是有影响的,她拍摄了许多法国的出色照片,比如这张《雪中巴黎》。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所以照片中的雪不是晶莹发亮的,而是暗沉沉的-但这就是城市中雪景的真实样子。人在雪中跋涉而过,汽车穿行而过,所以在现代世界中雪很少能展现出洁白的颜色。雪中一名男子孤零零的轮廓和空旷的雪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想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不详影像,因为在那时的艺术中,任何从远处阴影中而来的都是带来不祥的人,照片中建筑物边上的雕塑可能看向画中央的那名男子,也带出一种预兆不好的焦虑感,又或许是和那名阴影的男子一样专注的是背景中的埃菲尔铁塔。作为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被雾气所笼罩,在远处给人一种希望,提醒着人们要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