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书画资讯 > 业界聚焦 > 正文


10年流失文物回国路:谁在收藏中国?

2015-07-23 10:48:51  综合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1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方法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多年来,文物流失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痛。那么,文物外流的原因有哪些?外流文物现存何处?又有哪些追回的方式呢?

 

    我国对于非正常手段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捐赠和追索。回购这种途径变非法抢掠为合法流通,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又一次伤害。最好 的方法,是依据国际公约的相关原则作为法理的支撑和道德的支撑,通过外交协调,通过民间交流、学术研究,在一个平等互利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来解决流失文物的问题,最终促成流失文物回到中国。

被追索回的部分秦国金饰片

被追索回的部分秦国金饰片

被追索回的部分秦国金饰片

被追索回的部分秦国金饰片

    7月20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的“回国路”走了10年,这些文物出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究竟有多少?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被劫掠以及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和不道德的方式,致使大 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

    如此庞大的数量,加之举证文物来源等技术问题,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艰辛可见一斑。

    不主张回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民间收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据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介绍,目前,我国对于非正常手段流失海外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捐赠和追索。

    但是,回购价格呈现出不断上扬的趋势,使得这种方式引起非议,最大的争议就是提高了回购的价格。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曾明确表示,反对回购流失海外文物。

    粗略统计,目前,90%的流失海外文物是我国通过回购的方式追回,也就是说,是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商业市场上的拍卖,把文物买回来。我国还成立过流失文物回购基金,用这些基金买过著名画家韩湟的《五牛图》、宋代米芾的《研山铭》手卷等。

    但是,一路上扬的价格,对流失海外文物低成本回归设立了一道很高的屏障。比如青铜兽首,上世纪80年代最高成交价是一只25万美元,但是保利集团2000年回购的牛首和猴首花去1593万港元,而青铜马首的价格是6910万港元。

    单霁翔公开表示:“我们不会用国家的钱来回购被掠夺的文物,因为道理很明显,今天再在我们的创口上撒盐,再叫我们用钱来给它买回来无疑是第二次的掠夺,我们不赞成国内的企业或个人去购买被掠夺的文物,应该通过法律追索文物,不应该帮助掠夺者销赃。”

    价格的不正常提高如果成为一种惯性,只会使流失国宝回归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未来“回家”的路更漫长。

    中国文物协会名誉会长谢辰生也曾有此担心:“动辄千百万元的高价回购正在促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文物古董的价格越推越高,越炒越热,使得更多的人对文物 市场合法的抑或非法的活动趋之若鹜。这进一步刺激了那些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的盗墓团伙,文物贩子的活动更加频繁、猖狂和变本加厉。”

    刘洋亦认同谢辰生的观点。他认为这种途径反而变非法抢掠为合法流通,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又一次伤害。

    刘洋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最好的方法,是依据国际公约的相关原则作为法理的支撑和道德的支撑,通过外交协调,通过民间交流、学术研究,在一 个平等互利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来解决流失文物的问题,最终促成流失文物回到中国。当然,这种归还是以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法律途径追索有诉讼的方式和非诉讼的方式,多数业内人士主张的是非诉讼的方式,即外交协调、民间交流。

    追索是惟一途径

    据刘洋介绍,流失海外的文物一部分为海外收藏者合法收藏,通过正常贸易途径出境,这些文物并不存在归还问题。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清末至抗日战争时期被掠夺的文物;二是盗掘、盗窃并走私的文物。

    有着多年经验的刘洋认为,流失海外文物回流,最难以实现的方式是依法追索。

    “追索流失海外文物需要技术和法律的‘双重证据'。在技术层面,面临着举证难的问题。如当年圆明园流出的文物,需要证明其来源,即如何证明这件文物是从圆明园内流出的,这是个技术问题。”刘洋说。

    例如此次回归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自流失后多年不知所终。直至官方对整个大堡子山文物流失情况做了“摸底”,有了系统研究后,大量被转卖并非法走私至海外的文物去向才逐渐“浮出水面”。

    如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所言,这开了一个好头,证明通过证据的搜集和多方努力,流失的文物还是能够被追回来的。这需要通过不断的考古证明,亮相境外的某件文物描述与出土地的文化风格、土壤成分等方面的条件相吻合。

    刘洋说,尽管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只有一种途径,就是依法追索。

    刘洋还告诉记者,2009年他和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会面时,罗哲文曾告诉他应该更关注另一件圆明园的流失文物--《圆明园四十景》图册。“他说 这件文物对于圆明园来说极为重要,也是我国十分珍贵的文物,以前我国曾向法国提出追索要求,但一直没有回应。我们下一步可能会对这件文物更加关注。我也在 考虑我们要把这种追索行动作为今后的一种工作常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流失文物回到祖国”。

    国际间合作

    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些旨在打击文物犯罪、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的国际条约。

    刘洋认为,由于没有追溯力,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流失海外文物难度很大。但不可否认,一些国际公约的法律效力还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这些公约有:《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0)、《国 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5)、《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1995)等。

    刘洋告诉记者,《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是最好的法律依据。

    此外,文物流出国与文物流入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也在逐步展开。2009年1月,中美两国签署了合作打击文物走私的谅解备忘录,并加强了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

    据现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近年来,我国与美国等18个国家签订了关于防止文物非法出入境以及促进文物返还的双边协议,并从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成功实现了多批珍贵文物的返还。

    “像美国海关稽查到的一些走私文物,就归还给我们了,比如石棺石鼓。因为都是《反走私盗掘谅解备忘录》这个公约的签署国,现在缔约国之间已经按照公约精 神帮助我们追索和返还流失文物。比如说瑞典,就向我们返还了汉代的陶马,日本向我们返还了北朝的造像,还有丹麦,返还了一部分陶瓷文物。”励小捷说。

    但刘洋认为,上述通过官方途径追索的文物,仅限于公开在市面上流通文物,还有大量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散布在个人手中,这就需要通过民间力量去追索。当然,鉴于民间力量的有限,其追索的流失海外文物应该是前景良好的,并且需要得到官方的出面协调。

    7月20日,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亦表示,尽管这些年追缴回一些被盗文物,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但仍有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散布于 公私机构和个人手中。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按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原则精神,积极通过外交、法律等手段,争取促成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归。

 

2文物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众所周知,由于近代清朝的腐败统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割地赔款,国土丧失,百姓水深火热,当然还有就是由于国家衰落,加上不重视,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物流失海外,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多年来,文物流失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那么,文物外流的原因有拿了些?中国文物在哪个国家最多呢?

10年流失文物回国路:谁在收藏中国?

    文物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1、被外国侵略者抢走

    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不正当交易等手段对中国的珍贵文物进行疯狂掠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和八国联军抢劫北京城。

    圆明园被法国大文豪雨果比作东方艺术的代表,称之为“汇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然而,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烧。此后,圆明园大量瑰宝流落国外。这两个强盗是英吉利和法兰西,但是是实际上还有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大肆劫掠,各国侵略者特许士兵抢劫三日。颐和园被多国军队先后占领,在此期间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也被窃掳殆尽,园内建筑也被大肆破坏。

    2、被外国人和本国人倒卖

    在上世纪前期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在华的外国人勾结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文物并偷运出境。比较著名的敦煌文物倒卖,王圆箓负有很大的责任,虽然现在很多人为他翻案,说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但是文物是在他手里倒卖出去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3、盗墓走私

    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地盗掘成风,文物如潮水般地涌出国门。比如最著名的是孙殿英盗皇陵,然而,因盗掘流失文物却在近年最为严重。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虞长生曾说,“很多人以为中国文物流失最严重是在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其实不是,真正流失最厉害的是在近30年里。”

 

3文物流向的国家排名

    文物流向的国家排名

    第一当然是日本

    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近代以来日本等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第二是美国

    2015年3月,美国媒体称,找中国古董的最佳地点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一语道破天机。美国与中国艺术品的联系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抵达新大陆的英国和荷兰商人及殖民者常常带来是他们从中国得来的青花瓷器,而不是更贵的锡盘子等。纽约经销商斯宾塞思·罗克莫顿说,在19世纪,前往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常常把手掌大小的玉器和雕像作为纪念品带回国内。

    第三是英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示,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文物多达23000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收藏的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了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等。

    第四是法国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除此之外,俄罗斯、意大利、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中国珍贵文物的身影。

    众多的文物流失海外,我们想取回很难,现在有效的方法只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回购,就是我们自己买回来,第二个是讨还,这是需要国家实力,第三个就是捐赠,有很多友好的外国友人或者中国友人通过回购等方式买回在捐给中国。

    这也给我们一个警钟,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只有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要回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物。

 

4流入日本的10的中国国宝文物(1)

    流入日本的10的中国国宝文物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1.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唐

    质地:镶嵌乐器

    流入日本时间:唐

    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

曜变天目茶碗

曜变天目茶碗

    2.曜变天目茶碗

    等级:国宝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南宋

    质地:陶瓷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她能在一片漆黑中,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间烧出来的瓷器。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汉委奴国王金印

汉委奴国王金印

    3.汉委奴国王金印

    等级:国宝

    价值:日本朝贡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

    质地:黄金

    流入日本时间:东汉

    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这枚金印后来不知所踪,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冈,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清晰的说明了倭国是汉朝的附属,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潇湘卧游图

潇湘卧游图

    4.潇湘卧游图

    等级:国宝

    价值: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

    年代:南宋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

《丧乱帖》

《丧乱帖》

    5.《丧乱帖》

    等级:御物

    价值: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唐代

    唐模本《丧乱帖》,这可是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了,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要不是它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根本就会被当成是书圣唯一的传世真迹。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跌宕起伏,完全表达了书圣写字时“追惟酷甚”的心境,是晋唐书法中的极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和故宫的秘宝《神龙兰亭序》并驾齐驱,价值无可估量。

 

5流入日本的10的中国国宝文物(2)

牧溪法师 《观音猿鹤图》

牧溪法师 《观音猿鹤图》

    

    6.牧溪法师 《观音猿鹤图》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禅宗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

    质地:绢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京都大德寺

    这套图画三幅一组。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笔点就,简直就是神来之作。这组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猛虎食人卣

猛虎食人卣

    7.猛虎食人卣

    等级:无

    价值:商周青铜器精品

    年代:商晚期

    质地:青铜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京都泉屋博物馆

    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无准师范像》

《无准师范像》

    8.《无准师范像》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 1238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宋代

    收藏地:京都东福寺

    禅师的肖像画,在日本人称为顶相。唐宋禅宗的很多门派在中国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于是宋代的禅宗艺术品大多也保存在日本。禅门的肖像画主要是师傅给弟子的,上面有题字,证明师承。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而且明清以前的人物肖像画,也无一幅能出其右。

李迪 《红白芙蓉图》

李迪 《红白芙蓉图》

    9.李迪 《红白芙蓉图》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花鸟画第一名作

    年代:南宋 1197年

    质地:绢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院

    举世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一幅为红芙蓉,一幅为白芙蓉,线描有五代黄筌一派画风的精神,红芙蓉相对画的更好一些。两幅画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画家李迪的作品。这两幅画原来是圆明园的秘藏。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

    10.《菩萨处胎经》

    等级:国宝

    价值: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年代:西魏大统16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唐代

    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来头极大,它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

    除了这些之外,日本还保留着很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好比藤井有邻馆的《幽竹枯槎图》,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油滴天目碗,永青文库的《金银错狩猎文镜》,还有《桃鸠图》、《十六罗汉图》等,都是罕见的国宝。

(责任编辑:CA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