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书画资讯 > 展览信息 > 正文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3)

2014-10-14 14:47:48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山水黄山”——黄山系列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李小可在黄山西海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李小可作品《黄山天下无》145x729cm2012年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李小可作品《黄山墨韵图》2011年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李小可作品《云山》2010年

2014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李小可作品《青山幽谷》2014年

    早年创作中,当传统程式化与特殊意境需要的新表现形态发生矛盾时,李小可选择重表现。他大胆的尝试、探索笔墨表现新的方法,由此产生的“北京”、“西藏”系列,不但确立了较为明确的个人符号,也得到广泛肯定。但李小可没有按照已近成功的路走下去,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在重表现的前提下,更多运用传统程式化语言和本体文化元素,为此他选择的切入点是——“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美尽人皆知,黄山为历代名人墨客所描写,黄山难画也是共识,然而李小可与黄山渊源深厚。1978年他陪父亲李可染到黄山写生,同时这也成为他重回水墨创作的源点;如今他还担任黄山书画院的院长,所以画黄山是他研习传统笔墨的需求,是缘分,更是责任。他说这是“补课”,补面对自然造化时,对自然感知领悟的课,补面对前人创造传统的课,由此强化水墨程式化语言的实践,确立自己对黄山的再认识。

    这一题材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李小可先生先前所建立的为人熟悉的独特符号,许多人也曾深感惋惜,但他经过这些年的潜心研究,几十次的黄山写生和大量的创作,如《黄山天下无》、《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墨韵图》等作品,让我们从中看到李小可笔下的黄山已不是梅清的黄山、不是渐江的黄山、更不是李可染的黄山,令观者领悟到的是颇具厚度、量感和水墨华滋的李小可的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