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美国史密森尼弗利尔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解谜:八大山人的艺术(1626-1705)”的展览,展出了其馆藏的43幅八大山人珍贵书画,为十多年来首次公开展出,这也是2016年弗利尔美术馆闭馆整修前最后一次展出馆藏的中国名作。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月3日。
八大山人,《荷花双凫图》,约1696年,水墨纸本立轴,弗利尔美术馆藏
在此次大展中,最受瞩目的作品莫过于八大山人作于1684年的《黄庭内经》册页,据介绍,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署名“八大山人”的画作。此外,作于1665年的《荷花图》也是非常罕见的早期册页,当时八大山人还是一名僧人,但这幅画别致的布局预示了他之后作品风格与题材的转变。此外,八大山人在1760年代出家为僧期间的画作,十七世纪八九十年代左右的巅峰时期作品以及18世纪初人生最后阶段称为修道隐士后的后期作品都将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负责人史蒂芬•阿利(StephenAllee)表示:“弗利尔美术馆拥有最丰富的,最多元的,可以说是中国本土以外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山人艺术收藏,八大山人作品的神秘特质将观者一次又一次地带回他的作品,人们试图参透绘画和书法中一些模糊的面貌,相信定有解开谜题的钥匙,以为或许在不经意间就能得到谜底。当然,没有人真正找得到答案--八大山人是如此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然而探索总是有价值的,因为每一次仔细地审视总会带来新的乐趣和发现。”
八大山人,《荷花图》,八页之一,约1665年,水墨纸本册页,弗利尔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1626—约1705)的字号,堪称中国画一代宗师,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八大山人擅长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传奇的一生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他的书画作品以其大胆的风格特质、独特的经营布局与深刻内涵而闻名。
弗利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华盛顿,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多达3万余件,其中中国古代书画收藏超过1200幅,数量为全美国博物馆之最。该馆藏品因为创办人遗嘱规定不能外借而无缘和中国观众见面。弗利尔美术馆的创始人查尔斯·朗·弗利尔在19世纪美国工业大发展时期成就了自己的财富,1900年,弗利尔在46岁之年退休,把人生余下的二十年岁月都用来进行艺术收藏。他多次到亚洲旅行,购买了很多艺术品,并立志创立一个顶级的中国和亚洲的艺术品收藏体系。尤其醉心于中国和日本的古代艺术品。1919年,弗利尔在纽约病故,1923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国第一个专业的亚洲艺术博物馆终于竣工,弗利尔身后留下的一笔不菲的基金成为之后几十年丰富馆藏的基础。
专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策展人安明远
文丨林逸欣
图片提供者丨弗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策展人安明远(StephenD.Allee)
在展出广受好评的宋元绘画之后,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FreerGalleryofArt,Washington),于6月20日至明年的1月3日再次推出众人睽违已久的八大山人(1626-1705)书画精品展“幽微:八大山人的艺术(Enigmas:TheArtofBadaShanren,1626-1705)”。本档展览由馆方中国美术部安明远(StephenD.Allee)领导筹办。安明远为美国国立亚洲美术馆之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TheFreerGalleryofArtandtheArthurM.SacklerGallery)中国书画策展人。他在1975年于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取得中国语言与文学学位,之后被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选为访问学者,成为美国派往中国学习的首批研究生之一,并于1979年至1980年在南京大学研读。1986年从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取得研究学位后,于1988年加入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成为前中国书画资深策展人的助理,随后成为中国艺术研究员。安明远先后参与策划近30场展览,对中国艺术的学术研究和翻译作品出现在众多展览出版品中,此外他还是博物馆近期宋元书画展览网页的主要作者。
八大山人,《荷花图》,八页之一,约1665年,水墨纸本册页,弗利尔美术馆藏
安明远表示,此次展出的51件作品包括各类画题之手卷、挂轴与册页,皆来自弗利尔美术馆自身的馆藏。该馆八大山人书画收藏量多质精,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的同类收藏相比拟。主办单位还特别指出,这次的八大山人艺术展也是该机构于明年封馆整修前的最后一档中国书画展,可谓机会难得,特别值得读者前往参观。
问及此次展览的取名缘由时,安明远指出:“其实在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中,策展人无权决定展览名称。这项决策通常是由馆长和公共事务部门的顾问完成,但他们之前都会参阅策展人所提出的计划书和展品解说来获得信息。”然而对他来说,“八大山人在绘画作品中发展出一套充满个人象征的独特视觉语汇,并且经常融合非凡的元素,创发细微的冲突性与晦涩感。八大的自由笔法运用、奇特墨色渲染和自发生动的姿态,都在本质上有意颠覆当时的主流规范。许多作品包含强而有力的造型冲击,但背后的画意隐晦难解,留给观者不少谜团与困惑。另外,八大山人采用隐微的文本与书法变化,无不符合他创作的独特性质。这些如谜一般的特质,一再地在八大山人的艺术中重复出现,让人不禁想要参透其书画里的某些暧昧成分。当然,没有人可以确切地找到解答,但是不管某人说他真的理解八大山人与否,这份追求尝试总是有益的。因为在每一次的仔细观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产生出新的乐趣和发现。当然,总还是会有新的问题。”
八大山人,《丁香花图并行草题跋》,两页之一,约1690年,水墨设色纸本册页,弗利尔美术馆藏
安明远接着详述展品内容:“这次展览共有51件作品,其中44件为八大山人之作,加上七件由当时一位僧侣--有可能名为'法翊'--所作的书法册页,。在八大山人的展品里,有31件是绘画(七幅挂轴和24件册页),13件为书法(一件手卷、七张挂轴、两套册页和三开单页)。”关于场地陈设方面,他指出“本次展场包括一间大型厅室与四道入口,以及一个邻近走廊。观众可以使用这四道入口自由进出,但场地也造成展品排序上的某些困难。取而代之地,作品的陈列大致是以内容来进行分组,兼有相互参杂。书法与小型作品(主要是描绘花草虫鱼的册页)摆放于主厅南侧;部分书法也出示于邻近走廊中。山水与大幅作品(多数为自然景观中的畜兽画题)则出现于主厅北侧。在每组区分的作品里,再以制作年代为基础安排,但为了顾及整体布置,仍旧会考虑到内容、风格和构图布局等因素。”
八大山人,《落花图》,约1692年,水墨纸本册页,弗利尔美术馆藏
提到本次展件的主要来源时,安明远回答:“弗利尔美术馆馆方的规定,是不出借、亦不借入作品。历来弗利尔所有的展览作品皆是出自馆方自身收藏。在中国地区之外,本馆拥有数量最多、最多元和极重要的八大山人藏品,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的收藏可堪比拟。除了先前馆方所购藏的册页之外,这批典藏品大部分都是由学者王方宇经过多年来的征集而聚成,之后并于1998年透过家族捐赠和基金会售予的方式进入弗利尔美术馆,是美术馆过去30年来最重要的购藏品。除了现在展出的44件作品,弗利尔美术馆还另外拥有不在此次展出的28件八大山人作品,其中包括16件书法与12件绘画,除了一件挂轴之外,其余皆为册页形式。因此,弗利尔美术馆典藏的八大山人作品共有72件,内含43件绘画与29件书法。”
对于一般华人观众来说,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并非易解。问及馆方要如何向西方观众介绍这位独特的艺术家时,安明远表示:“就多方观点看来,八大山人可说是一个现代艺术家。抽象表现、笔法放荡、图像与视点的失真、脱节,或是零碎的构图组织和独特的图画元素并置,这些都是八大山人创作手法的标志与特色。而这些特质亦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的重点,从梵高、高更、毕加索到马蒂斯,从达达、抽象表现主义到许多后来的艺术家和流派皆是如此。如同八大山人,这批艺术家发展出一套极具特色又富个性的视觉语汇,挑战当时的传统与期待并造成深刻影响。不少现代艺术家也孕育出某种强烈个性,进而展示心理冲突、个人生活经历或是政治倾向,这些因素都牵动着他们艺术表现的主题与风格选择,并且直接影响当时以及后世对其艺术的观感。因此,与其企图去解释八大山人艺术的内在意义,我则倾向于鼓励美国观者去关注他艺术中的美学抉择与特质--主题与模式、笔墨的变化使用、形式与空间的互动--换句话说,也就是以他们注视现代西方艺术家的方式去观看八大山人的艺术。”
八大山人,《双雁图》,约1700年,水墨纸本立轴,弗利尔美术馆藏
其实在2003年,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就曾分别举办过八大山人书画展,若以策展角度来看,安明远认为本次展览与12年前展览的不同地方在于,“当时弗利尔美术馆的展览'追寻天倪:王方宇、沈慧伉俪遗赠八大山人书画(InPursuitofHeavenlyHarmony:PaintingsandCalligraphybyBadaShanrenfromtheEstateofWangFangyuandSumWai)',主要是让大众知晓馆藏王方宇伉俪的旧藏,并且藉此答谢捐赠者与赞助家对此批作品购藏的贡献。而赛克勒美术馆的部分,'癫狂之后:八大山人的世俗生活、艺术和仿作(AftertheMadness:TheSecularLife,ArtandImitationofBadaShanren)'展览则是将王方宇伉俪旧藏中几件未经馆方购藏的作品展示出来,其中也包括部分私人收藏与弗利尔收藏。结合真迹与伪作(主要是由张大千仿作),后者这档小型展览强调的是作伪与摹本议题。无涉王方宇对于摹本与伪作议题的特别参照,本次展览稍微检视八大山人艺术中某些隐晦难解的特质。”
八大山人,《草书耿湋〈题清源寺诗〉》,约1699年,水墨纸本挂轴,弗利尔美术馆藏
据悉在1998年之前,弗利尔美术馆就有八大山人的藏品,对于这部分安明远补充道:“在1998年王方宇伉俪旧藏进入弗利尔美术馆前,馆方仅有一件八大山人的真迹册页(馆藏编号F1955.21a-n)。此作是馆方于1955年从纽约TheFanCompany购买而来,该店家位于第五大道上的225号。该幅册页包括八大山人的一页书法与十开绘画,加上法翊的十开对页书法。本展陈列出这套册页作品里的七开八大山人绘画与对页七开法翊书迹。”
最后,在请安明远可否挑选展览中他个人最喜欢或最想跟观众推荐的展品时,他表示:“藉此研究我拥有难得的机会接触这些书画,我对于全部作品都有深厚的喜爱,实在不易从中加以抉择。但以下几件作品,可以视为八大山人现存作品里的代表:例如1665年《荷花图》册页是馆藏中最早的作品、1684年《行楷书节录〈黄庭内景经〉》是目前已知最早署名”八大山人“的书迹、1690年《丁香花图并行草题跋》册页中的图画特色极具现代感,而1699年《草书耿湋〈题清源寺诗〉》则是八大作品里难得一见的大幅作品,实属珍贵。”
本文经编辑部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