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没有一统的时候,楚汉相争,刘邦想要击败项羽,从而问鼎中原,就一定需要有韩信这样的大将。所以,即便韩信当时想要自立为王,刘邦纵然十分愤怒,也不得不压抑火气、笑脸允诺。
可打匈奴不一样,打赢了一两场势必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匈奴犯边的问题,不打也必定不会威胁到汉家天下的统治,最坏的情况就是边境遭受荼毒。
所以,对于这一场仗,本就不需要韩信这样的大将出马。
自从韩信自立为王的哪一件事情之后,刘邦打从心底里就不再信任他,当时继续用他只是时势所逼,不得不这样做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信任,和对韩信军事才能的顾忌,才会导致刘邦害怕韩信有朝一日会造反,威胁到汉家的统治,新的旧的加在一起,才导致最终下了除去韩信的决心。
既然这样,刘邦又怎么可能在一场并非关键的战役中,让一个根本不信任甚至是忌讳的人来掌握兵权?
或者说,不让韩信掌兵,只是让他从中提出建议,作为参考呢?那也是不能的,因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刘邦根本就不再信任韩信了,他说的话无论对与不对,有用没用,都不会听取。
因而,韩信没死,刘邦只要去打匈奴了,白登之围依然是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