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2/5)

保存图片 2015-06-26 15:39:27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图集详情:

    何红,女,笔名墨姑、墨浪。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为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创作研究员、湖北省女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高校书画研究会会员、黄冈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冈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冈市政协委员、黄冈市文联委员。

    自幼喜爱书画,秉承家学,五体书法中,于楷书用功甚勤,从唐楷欧体入手,旁涉颜柳,又从钟王小楷中吸取养料,自成一格。继攻行草,兼及篆隶。国画以山水花鸟见长,近年来又以刀为笔涉猎篆刻,皆初见规模。30余年来,一直活跃于艺坛,书画创作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成功丰硕。书画作品曾参加中日第一届妇女书法展览、全国首届楚简帛书法作品展览、旅台乡亲杨年耀先生书画联展、湖北省青年艺术博览会、湖北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湖北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今日书画》等报刊先后作了专题报道并选登作品数幅。入编《跨世纪中外翰墨艺术家万人通讯录》、跨世纪中外翰墨书法家书画库《润格撷英集》。行草作品入编《湖北省诗书家书咏董必武诗》,国画作品入编《千古人杰李时珍-纪念李时珍诞辰490周年》、《"回顾与展望"高校教师美术作品集》、亦有作品被国内外机构、私人及外国友人收藏。

    学术论文《试论儿童书法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荣获全国二等奖,并撰有30多篇文章公开发表在《中国书法》、《书法》、《人民论坛》等重要报刊上。编著有《大学书法教程》、《毛笔楷行书训练教程》、《书法标准教材》、《中国硬笔书法》等共十余部书籍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荣获"楚风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2006年第三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二等奖、湖北省女书法家作品展二等奖、1998年教师节黄冈市书画展览一等奖。1986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以"书法之家"为题,报道其一家书学事迹。《人民日报》海外版相继转载,中国书法艺术网对其书法艺术进行专题推介报道。2009年随同湖北省书法家代表团访问山西交流展览,2010年黄冈市人民政府举办大别山文化旅游节,将《何红书画艺术展览》作为大别山文化旅游节重要活动之一,市四大家主要领导为展览开幕剪彩,并举行了《何红书画艺术作品集》首发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亲笔为其题写展览展标和《何红书画艺术作品集》书名,展览盛况空前。2012年母校黄梅一中百年华诞,为回报母校培养之恩,在校庆期间举办书画展览,向母校捐赠部分作品和2000册作品集。担任《中国当代青少年优秀书画作品集》编委,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荣获伯乐奖章、教学名师等称号。创办黄冈星星书画培训中心,为鄂东培养大批书画人才,大批书画新秀在全国艺坛崭露头角,在各级书画大赛中技压群雄,摘金夺银,产生了积极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清雅温健刀笔共舞

    --何红书画印评略

    李振昌

    当今书坛,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书家所取得之成就和地位亦丝毫不逊于男性。在全国省市各级书协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女性书家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专门的妇女书法家协会。当代中国书坛女性书家无疑已撑起半壁江山。因此,对于卓有成就的女书家,我们没有理由不予以高度的关注。

    何红,笔名墨姑、墨浪。1965年6月出生于湖北黄梅,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与管理硕士。现为湖北黄冈师范学院艺术专业副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第一届书法创作研究员、湖北省女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高校书画研究会会员、黄冈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州书画会副会长。

    何红女士是我认识的位数不多的女书家之一。对其在书画印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钦佩,因之也很关注,之所以关注,还因为她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父亲何勋和她的先生扬疾超博士二人都是学者型的书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日报》第一版以"书法之家"为题,报道其一家书学事迹,被誉为"书苑之家"。一家三人,性格各异,职业不同,但对书法的激情却是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成绩斐然,三人同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虽书风各异,实难分轩辕。其实,只要知道她的父亲何勋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便不足为怪了。何勋老先生是位德艺双馨的著名书法家,工楷、行、草、兼善隶篆,尤其是他多年探索的枯藤书风,早已经在书法界形成了牢固的艺术地位,枯藤书风在书法艺术界独僻蹊径,其泼墨穿卷、出熟入生、纵横浓淡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书法艺术界的一致认可。但需要特别提出的何红女士她的先生杨疾超教授,先生文化底蕴深厚,书法以学问为根基,以技法为表现形式,是书坛数得着的创作和理论并举的双栖型高手。这样一个特殊的书法家庭还是不多见的。因此,在吴头楚尾鄂东南,在当今的书法大省湖北,他们的书法家庭已是家喻户晓。

    何红女士弱冠之年笔铸欧骨,书之率更,在严父指导下,牛刀小试,时有令人螳目之憾。及至而立,又度不惑之年,二十年来诗书画印多向拓展,驰骋于书山,优游于墨海,形成了自已的风格。其书画印,笔丽墨畅,用笔挺秀,结体险峭,布局精当,意态疏朗,字字聪慧,且于欧书之外清丽圆润的书味、画境另有一番飘扬婀娜之姿,给人一泻千里之势,一番消遥豪放自得之风。

    书为心画,言为心声。书画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是书家特定的个性情感的折射。苏东坡先生《论书》云:"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何红女士精于楷书,兼工行草篆刻,书法既挺拔俊丽,潇洒遒劲;又雍容大方,宽畅疏朗。其飘扬之处,往往见之于行书笔意的运用,点画丰富多趣,轻重并举,断连时显时隐,极富韵味;其小楷立飘逸萧散之美,纵横舒展,点画清劲,体势开张,欹正参合,气韵生动,神采习扬。给人几份从容、清醇、静逸之感;其行书一改其父枯藤书风,书之由衷,风韵荡漾;其篆隶,雄奇中含天真,苍拙中寓质朴,严整而洒脱,得力于《散氏盘》,融《张迁》、《礼器》,秦汉简帛于炉也。总之,观何红女士书法如临鄂东山水,此谓清秀之美。

    何红女士擅山水,花鸟,绘画风格和书法风格大体上是统一的。何红绘画,将美的溯求诉诸色彩、笔墨,更诉诸中国传统文化。她追寻"古意",在"古意"中体会文化的深幽与精神的空灵,努力寻找一超越固有观念与模式的可能,追求艺术的自由美好境界。她营造的画面选择鄂东山水作背景,给人一种苍茫古朴,幽深宁静之感;选择荷花、梅花、竹子、杜鹃入画,笔苍墨韵,大气而无媚俗之态,寄予了特定的传统文化内涵;她偏爱残荷,十分清寂却韵味无穷;画寒梅、斑竹,含义深远,古意盎然;画青鸟、蝴蝶,于清冷中透出生机,静中绽露激动。

    欣赏何红女士的画,则会纯净你的心灵,丰盈你的岁月,诗意你平凡的生活。

    诗书画印贵通神,何红女士下笔前的静思,既是构思意象又是在酝酿情感。一旦"意与灵通,气与冥运",便能"神将化合,变出万方",饱满的笔毫,抚摸着细腻的纸面,进行着,跃动着,反映出何红女士真实的心理活动,运笔的疾徐,墨色的枯润,线条的长短,都含着情绪所控制着的分寸。正如元代书论家陈绎曾所言:"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清丽圆润所构成的独特意象,溶入了她独特的精神气质,洋溢着内在的情感意念。把玩作品,那些气韵弥漫的点线,正是何红女士心灵律动、情感流露、精神之显现。她凝聚了一位书家的美的心。

    何红,一个火红的名字;何红,一个外秀慧中的女士;更是因为她的书画印,她的身边聚集了很多的朋友,与之相识相交,有一种给人著手成春之感,于是,人人都感动她的坚韧,更倾向于她笔下的人本思想。

    是啊,由人生情感和色彩的浓烈所溢之红,是一种精神的沉醉和意境的超越,何红女士在走笔洒墨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一种冲击,并在冲击后深入回味。

    期待何红女士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