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书画资讯 > 藏趣轶闻 > 正文


揭秘中国历史上官员书画收藏那些事儿(4)

2017-04-14 13:56:03  雅昌艺术网    参与评论()人



王献之 行草《鸭头丸帖》,绢本

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由于这种工作性质,使得柯九思也能够近水楼台搞收藏。据说柯九思三十岁时,“庋藏书画以米家画舫相比”,像《曹娥碑》、《定武兰亭五字损本》、苏轼《天际乌云帖》、黄庭坚《动静帖》等等,都是他收藏的历代著名法书。

如果说柯九思掌管的是国家宝库,那么明代的范钦则完全依靠个人的能力,建起了一座书城。

混官场不能太耿直,兵部右侍郎范钦就是因为这种性格遭到诬陷,无奈之下,只能辞职回家。官场失意,范钦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藏书上。

早在他做官时,无论去哪儿出差,都要买书,买不了也要让人抄录下来。等到辞职了,更是每天和各种藏书家一起活动,不断把他们的藏书资源购置、抄录到自己手中。

慢慢的,范钦家里的书实在多到放不下,他就“于其宅东月湖深处,构楼六间以为藏书之所。”这六间楼,后来就发展成了“天一阁”。

天一阁

天一阁最鼎盛时,有七万多卷藏书,孤本、抄本、可与他本印证者、明代文献、碑帖等数量,都远超其他藏书楼。

收别人所不收,是天一阁藏书的一大特色,因此许多珍贵的明朝实录、邸抄、揭帖、招供、地方志、登科录、名人传记及诗文集等图书,都只有天一阁有。

天一阁藏书展示

几百年间,天一阁先是明末战乱导致图书佚散,后来乾隆搞《四库全书》工程又拿走638种,借了不还。从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烧杀抢掠、蓄意偷盗不断,这些都让天一阁藏书蒙受了重大损失,藏书只剩一万多卷。

“天一生水”,或许因为范钦的命名和精心设计,使得天一阁逃过了被战争灾祸吞噬的噩运,建国后,天一阁藏书重新得到了保护和充实。

范钦已逝,时局变迁,只有它仍屹立在宁波,守护着30万卷古籍善本。

董其昌:人人都以我的题跋为荣

董其昌的一生,在官场和书画界都游刃有余。不仅是明代艺坛的扛把子,官运也不错,从进士,到翰林院编修,最后做到南京礼部尚书。

除了深厚的书画功底,董其昌还利用职场和人脉优势,将书画收藏搞得也风生水起。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就曾被他收藏。他斋号为“四源堂”,也是因为收藏了四幅董源的作品《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