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访张志和:技进乎道求真醇
"在这个时代里还能写好字,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这一写,已经48年了。"张志和的家里墨香四溢,一墙书柜仿佛在静默的述说着那些窗下苦读的岁月。如今所有的悲欢苦乐都沏成了一杯浓茶,可以品味出生命深处的那一抹回甘...[详细]
书法是否也属于哲学的范畴呢?
书法其实也是哲学,不仅仅是艺术。艺术到高层次都必须与哲学贯通,能把哲学的道理搞清楚了,明白其中的很多哲理和辩证关系,才能把字写好。这些都和中国的易经,儒家、道家的思想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完全属于中国的艺术。韩国人,日本人写中国书法,都必须通这些,但是当代能写好字的人很少了...[详细]
为什么常说今人不如古人?
最大的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之后,现当代人把毛笔给放下了,写字的姿势也变了。所以每个人练字需要重新拿起毛笔来,才能有练的机会。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从功夫上来讲,今人不如古人。更大的问题是文化的底色变了。我们古人读四书五经,读古代的诗词和文章,那些与书法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我们的精神层面和古人是不一样的...[详细]
一般来说,"由生写熟易,由熟写生难",如何去掉匠气,达到生的境界呢?
其实,由"生"写"熟"也不容易,由"熟"而"生"更难。所谓匠气,就是把写字当成技术活来做了,书法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要多在艺术层面来表达。所谓的匠气表现在哪里呢?比如书法的笔画处理方法缺少变化,统统写得都一样,就是太熟了,这就是匠气。所以这就叫"技进乎道","进乎道"之后,匠气就没有了...[详细]
对于隶书快写,现在有正反两种观点。您是如何认为的呢?
隶书快些好不好呢,也有一点好。如果是隶书带行书的味道应该怎么带呢?汉简中那样去带,因为那就是隶书的快写。现在不是出版了很多汉简的字帖嘛,往那个方向去找。如果用现代人的理解去找,就少了古味,有时候古也是种美嘛。如果都是现代气息,像刷出来那样,就完全不是汉朝人的做法,也不是隶书的做法,这就不好了。而且,慢写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照顾到变化...[详细]
现代的书法很多以怪出奇,写得龙飞凤舞,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有些人喜欢自己创造,和古帖完全不沾边就容易出问题。过度张扬的字,往往缺乏内涵。似乎已经把力量用到底了,全部表现出来,就像个小孩喜欢显摆自己是一样的,缺乏蕴藉的感觉。其实一个真正会武术的人,是不怎么去表演的。你根本不知道他武功有多高,然后他稍微动一下,你就发现这个人有功力,甚至和一般人走路的姿势也不一样。你跟他打架,张牙舞爪,他一出手你就倒下了,这才知道他武功高强...[详细]
应该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呢?
过去说学三家,可以自成一家。其实开头是模仿,临帖就要像,然后在模仿过程中了解字的规矩,等到你创作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规矩来写,就不再记着古代人的处理方法了。像清朝初年的王铎,他曾经临过圣教序,但是后来他的风格也是比较突出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