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德艺双馨艺术名家刘怀山艺术赏析(4)

2016-12-17 21:04:22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古代文人画是古代贤者高远志趣的传神刻画,一琴、一书、一画足矣,抚琴吟诗,研磨作画,便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便得乐趣无穷,怀山先生亦是将这样的高古情志寄于绘画艺术,承袭了中国文人画的翰墨真谛。他的笔墨语言,注重行笔的“疾迅舒缓”有致,落墨的“酣畅停匀”得法,以中华古典绘画为渊源,寄意于丹青,歌古雅之调,将灵思妙悟寓于传统技法之中,融自己的思考与技艺探索,以创新风,终于进入胸襟豁然、逸兴遄飞的境界。

三、含深载厚雅意文心

画家之运笔,如登攀山峦,至泰山而小天下。怀山先生深受古典诗词歌赋的意蕴陶冶,追求文人画的高远深挚的象外之意。他十分推崇傅抱石所言的“文人画”三原则,即“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画”家的技巧,以人格与文化作为运用笔墨的基石。

画中有诗意,画中有格调,画中有境界,是文人画的追求,怀山先生的画作便上承这一传统,命意高古,在贴近文脉上尤为留意。他饱读古代典籍,通晓文史哲诸学。而怀山先生对诗经汉赋、楚辞元曲、唐诗宋词之名家名句,随口吟来,顺手写来,其国学功底如山矗水奔,令人叹服;有时不经意间,他取诗词歌赋之意境,笔下波涛,纸上云雾,一阵挥斥,一幅写意新法的山水呈现出来;或是一个古典美人,带着现代的热情向我们走来……

笔意流动之间,他将古诗文的意境题材点染烘托而出,有屈子行吟、晋贤散逸、长吉寻诗、高士爱莲、东坡履笠、放翁咏梅的艺术形象,有王昌龄、李白、欧阳修的诗赋画意,将文士情怀的积淀溶于笔端,一气呵成。怀山先生描摹古诗文中的意象,由心境格调脱化而出,无论是幽谷鸣泉、墨竹松菊,还是烟渚泊舟、寒山瑞雪,都将千古文采中的秾华与素淡轻轻勾勒,寄情于物,渐入佳境。

古画浸润着诗书礼乐、仁义道德,讲究一种“士气”,也就是怀山先生所诠释的“浩然气,书卷气”。怀山先生为画坛众多名家所推重,他的画格如人格有目共睹。在他于纸上淋漓挥洒时,往往将人格与文化融入笔端,情怀所至,画笔生辉,使“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超逸典雅的诗意流淌于墨色之中,以酣畅胸襟写天地之意趣。

四、抱朴守醇淡泊宁静

对于当下画坛用笔上“底蕴不足,而俗思太过”这一急功近利的积弊,怀山先生能够反其道而行之,是他极为难能可贵之处。他以虔敬的态度探索绘画之门径,静心作画,修身养性,不慕名利,从而进入了浑然忘我的淡泊之境。

在怀山先生的笔下,对山水、花鸟、人物、草虫均有涉猎,体察万物之妙趣,用笔则收放自如,笔墨韵致闲放洒脱。在他看来,宋元明清的文人画,需细细品味,慢慢欣赏,方得其中妙趣,而作画亦如品画,当有气定神闲的悠然工夫。怀山先生作山水花鸟画,看似手到擒来,实则是在长期观品锤炼的过程中,目视心记,才形成了对物象的心领神会与熟练把握,于胸有成竹之时将心中丘壑挥洒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