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特别推介 > 正文


德艺双馨艺术名家刘怀山艺术赏析(5)

2016-12-17 21:04:22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在中国画艺术表现的范畴中,用水之法极为重要,有时甚至超出笔墨,而怀山先生以善于用水著称,他在慢功细研中领悟了用水之道,达成了松而不散的水气流动之态。他对用水渍墨、点笃的轻重、多少、薄厚悉心考量,运用于山水画,则笔墨润泽,山川如含春雨,有水雾笼罩、朦胧氤氲的效果;用于绘画奔马、骆驼,饱蘸水墨的笔挥洒晕染出豪放而富于动感的气势;用于花鸟画,笔循水墨迹痕与流势而动,精心点染,则有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灵气。水虽平淡无色,而在怀山先生笔下,却可在一笔之内分出浓淡深浅,营造出水气朦胧、云水流动的墨化佳境。在对用水之法的把握上,可见锤炼精品的妙处,而怀山先生的丹青佳作正有如此体会,墨与水之间微妙的渗化在他笔下流通不滞,呈现出心随水流、笔动水动的悠然韵味。

怀山先生将李可染所崇尚的“慢”与董寿平所提倡的“压”的行笔之道运用于作画之中,笔法趋于沉稳,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在山石、松柏等厚重处能够收煞,泼墨晕染,达到力透纸背的境地。他追求绘画一张一弛的境界,尤其是要有放有弛,不求速成,而期望艺境臻于至美。他在作画时常日夜思想,揣摩如何才能画好,于是便能够心无旁骛,静心寻求更为通达明澈的画境。

画如其人,画表其情,画鉴其心,画言爱憎,画映美丑,画显修为,画透风骨,画见品格,画扬大道。怀山先生的山水流淌着真善美;怀山先生的人物述说着嶙骨和仙风;怀山先生的花草飞禽走兽传递着精气神和无限情趣。在画界同道眼中,怀山先生为人冲淡平和,不追名逐利,不肆意宣传,而以艺术造诣的提升为生命旨归,颇有遗世独立的隐者风范。淡然自得的心境,在他徐缓、婉转的笔势中脱腕而出,气韵飘然,一如天地造化之神奇。

五、求知践行研艺求道

“意”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意由画家匠心生发而出,付与画中,则有意象、意韵、意境,有器宇不凡之势。怀山先生的画中意蕴,便是凝聚了传统、思想与文化的精粹,意成笔运,源自画家知与行浑然一体的艺德修为。

怀山先生为人儒雅,有文士风度,深得古代画家贤者的高逸洒脱气质。他追求学养、人格、理想与画艺的一致,以学养艺,有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的风范。对于古今绘画的大师名家,他心怀景仰,敬慕他们卓尔不群的高尚品格与精湛深厚的修养学识。对古人诗文六艺的习尚,使他在优游吟咏之际陶冶心性,洒落胸次。他有自在执着之心,为人谦和,与人为善,深得同道推重。在行事为人上,他愿意凡事退一步,不为倾轧诋誉,不存非分之想,静心在绘画的天地中磨砺自己的本事,被公认为画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在当代画家中,怀山先生是为人生而作画的艺术家的典范。他虽然追慕古风,却并非遗世独立之人,而是乐于深入生活,深入大众,真切记录人的情感。他刻画的草原牧民生活尤为栩栩如生,洋溢着质朴天然的生命活力;即使是其古代人物画中的老翁童子,亦源自对生活的精妙观察,神采飞扬,情态逼真,以心胸之意抒写现实人生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