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山先生求精于笔墨,以艺术事业之心相视,以学问德行加以蕴养。他作画并非仅为娱心自赏,以“墨戏”宽慰平生,而是欣然将其所绘之高逸雄浑画作展示于世人面前,以真知真行践履其艺德追求。执笔从艺50多年以来,怀山先生携其佳作走出画室,先后在国内成功举行了一系列个人画展,深受画坛与收藏界的推重,可谓誉满中华,闻名遐迩。继1984年在黑龙江美术馆举办个展以来,1988年他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出色的个人画展,此后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同道画家和国画爱好者的关注,多次入选历年全国美展。1996年,他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了个展,让岭南画坛对他的画风赞叹不已。2004年,他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个展,以其超凡的艺术成就打动了各界人士。近年来,他又举办了多次风采卓绝的画展,2012年的“林泉印象”和2013年的“翰采文华”等个人书画展都呈现了他在艺术巅峰上的独到成就,尤其是在山水画上达到了恬静疏朗、清深渊默的审美境界;在人物画上则韵致深邃,能勾勒点染出人物的情态与心志,造诣极深。他笔墨超逸的诸多佳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画研究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钓鱼台国宾馆等所收藏,被艺术界视为具备传世经典价值的精品名作。
在画风求索之路上,怀山先生虽曾广泛接触了西人画作,他也从不排斥西方画的精华,但并未随波逐流地一味仿效西方现代美术,而是始终秉持坚守中国传统的笔墨画风,他的作品却因其独特的东方风骨得到了世界各国艺术界的高度赞赏。早在1972年,在由邓小平同志指示文化部与对外友协筹办的中国绘画对外交流展中,怀山先生与张冠哲合作的《草原长城》凭借着对我国草原人民英武豪壮气概的展现,入选当代中国画对外交流作品,在欧亚多国巡回展出。1988年,怀山先生在新加坡举办了个展,其雅致、淡远的作品风范深得海外华人画家同道的赞许,此后,他的意趣精微的画作还曾在法国、英国、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展出,备受佳评,成为了载誉国际的艺术大师。他所创作的艺术珍品为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的藏界与国家级博物馆所收藏,让各国爱好绘画的人士看到了中国画丰神俊秀的典范之作。2003年,他参加了在韩国汉城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家作品联展。2004年,怀山先生与吴冠中、张远林等著名画家同赴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举办的“中国画展”,受到法国绘画界和艺术爱好者的热情称赞,将东方艺术、中华笔墨和谐典雅的格调传递到欧洲艺术殿堂。
怀山先生挥笔耕耘,成绩斐然,已出版了多部画集,其中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刘怀山画集》《刘怀山画选》《案头画范:刘怀山画山水》《案头画范:刘怀山画骆驼》,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集菁积萃——当代中国画名家精选·刘怀山》,以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名家经典作品集·刘怀山》等。如今,身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他,还出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与特约硕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的客座教授与中国美协创作培训中心的教授之职,在从事美术研究的同时,将中国画的精要绝学传授给年轻一辈的画家,为国画之魂的承传不遗余力、竭尽心力,成为备受画界和社会其他各界尊崇的中国画名家巨擘。
心手调和,独见幽微,境界乃出。通过修心养德,积淀学识,饱读诗书,怀山先生潜移默化地积累了高尚的志趣和性情;挥洒于画作中,则获得了超然物象的韵味意境,以及莹澈玲珑、不可凑泊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论及绘画意境的营造,怀山先生曾在《闲谈放笔》中谈到,“绘画之难,不在技艺,而在境界”,而他所探寻的高远精妙境界则是“学人之器识、学养、技艺之总和”,将知与行、意与画的追求和合为一,使笔墨的气韵风骨臻于化境,由此境界中便可生发出无穷无尽的神妙意象。不滞于手,不凝于心,心手俱忘,无不如意——这便是怀山先生意通神达妙境之所在,是当今中国画界应当弘扬与坚守之所在,这也正是我们学习怀山先生的所在。为此,我愿将怀山先生及其作品介绍给读者诸君,因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时代与人民都太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了。且为序。
(作者系中国国是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授、复合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