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

2020-08-06 13:46:0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南北案发:风水轮流转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应天府(南京)如期闭幕。52人被成功录取,其中第一名(会元)为宋琮,江西泰和人士。三月,其中的51人如期参加殿试并顺利通过考核,由皇上钦赐功名并排定名次。

一甲共3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陈䢿,福建闽县人士;第二名(榜眼)尹昌隆,江西泰和人士;第三名(探花)刘仕谔,浙江山阴人士;二甲共13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共35人,赐同进士出身。

金榜放出,诰示天下,金陵的街头再次热闹了起来。但是,围观放榜的人们很快发现了蹊跷之处,榜上得中进士者,全部出自江南,竟无一人是北人。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有人一口咬定会试主考官刘三吾“私其乡”。众多落榜的北方考生本就愤愤不平,对这一观点更加深信不疑。顷刻间,群情激愤的学子们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并行至礼部衙门前抗议请愿,高喊“三吾等南人私其乡!”要求官府严查舞弊事件。一时间民意沸腾,局势几近失控。

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

电视剧《朱元璋》中,将南北榜案的时间演义为洪武朝初年

明朝自创制以来,便将户籍制视为国之根本,官民所行公事皆因户籍而定,人们会关注新科进士的籍贯所在,也是情理之中。可当榜进士的出身籍贯竟如此集中,自行科举以来未曾见闻,以至北方学子大规模抗议。

在世人眼中,江南是才子辈出的“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明朝自洪武四年(1371年)始,至洪武三十年(1397年)共开科六次,各科进士共867人,其中南方籍进士620人,占总数的71%。以此看来,似乎“南人尽占皇榜”的现象,也是可以预见到的。但若追溯前朝,状况却是完全相反的。

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

隋唐创制科举时,北方籍进士明显多于南方。“刘蜕破天荒”的典故,即反映了当时南方进士的贫乏。及至北宋初期,“崇北贬男”的政治倾向更有过之。

根据宋代笔记型小说《道山清话》的描述,宋太祖曾亲笔手书“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并镌刻于宰相办公的政事堂门前。北宋名相寇准,曾多次公开贬低南方考生的进路,并且引以为荣。然而有趣的是,这一切的转机也恰恰始自北宋。

太祖之后,宋廷的地域观念有所转变,南方籍官员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宋真宗年间,任命江西新余人王钦若为宰相。从此,南方籍官员加入了宋代的宰相行列,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反超北方籍宰相。唐宋八大家,宋占其六,而这六人也全无北人。至于科场上的南方籍进士数量,更是早已反超北方,科举重心南移已成既定事实。终宋一代,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

如今,落榜的北方举子指责主考官刘三吾“私其乡”。刘三吾是湖南茶陵人,可榜上湖南籍进士仅有一人,足见“私其乡”之说太过牵强。但满腔激愤的学子们顾不得许多,依然坚持上疏请愿。事态随之迅速扩大,果然惊动了皇上。

帝怒所取之偏,命侍读张信等十二人覆阅,䢿亦与焉。

——《明史》卷七〇·志第四六

由侍读张信、侍讲戴彛、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长史黄章、纪善周衡、萧楫九人,以及新晋及第的一甲进士陈䢿、尹昌隆、刘仕谔,共十二人组成了临时调查小组,每人各阅十卷。试图从落卷中,筛选出文理合格者。

事已至此,刘三吾、白信蹈等考官,彻底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刘三吾:躺着必然中枪

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

刘三吾画像

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详细>

著名历代人物

更多 +

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

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

项羽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

项伯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

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