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2)

2020-08-06 13:46:0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三吾是个大器晚成之人。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两位兄长均效忠于元廷。长兄刘存吾,率军死守宁国,抵御长枪军,后力战而亡。仲兄刘长吾,以学官身份代替逃跑的官长组织城防,抵御红巾军达一年之久,终因弹尽粮绝牺牲于长宁州。自己的六位至亲先后死于元末镇压红巾军的战争中,亲人离世的悲痛与动荡不安的社会,迫使刘三吾只能隐居自保。在家乡幽居的十余年岁月中,江山易主,风云变幻,自己只能写作诗文以哭吊前朝并慨叹世间沧桑。

洪武朝中期,因“胡惟庸案”、“空印案”等大案牵扯甚广,导致朝中官员锐减,亟需大量官员补充。洪武十八年(1385年),73岁的刘三吾被举荐入朝,从此开启了自己十余年的仕明历程。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明史》卷一三七·列传第二五

刘三吾的官品堪称楷模,他不仅才学过人,官至翰林学士,《明史》亦对其有极高评价。自己的女婿因贪污犯法被捕,他不徇私情,自责管教不力并主动请辞;因言获罪的言官在行刑前曾向刘三吾大呼,恳请他为自己青史留名。这些事迹足见刘三吾的坦诚与正直。

朱元璋对这位“坦坦翁”亦是信任有加,不止一次在臣属面前夸赞他的忠贞与耿直,并赏赐以珍奇文玩。敕令修著《孟子节文》的工程,即是由刘三吾主持。朱元璋御制《大诰》及《洪范注》均有刘三吾作序,明初文坛名宿不少,而享有此等殊荣者仅三吾一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悲痛欲绝的朱元璋对立储之事颇为犹豫,刘三吾带头坚持道:“皇孙世嫡承统,礼也。”使朱元璋下定决心立皇孙朱允炆为储君,刘三吾的坚持也深得赞许。

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

电视剧《朱元璋》中,将主要涉事官员演义为李善长、宋濂

然而,已然84岁的坦坦翁,理应荣归故里,颐享天伦之乐,现在却背上了“科场舞弊”的嫌疑。刘三吾的清廉正直,朝中谁人不知?况且“胡蓝党案”等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谁人敢在科考大事上顶风作案呢?另一方面,刘三吾对自己的工作态度也十分自信。在接受调查询问时,他一再表示,从开考前的锁院回避,至阅卷时的糊名誊录,自己始终严格遵守工作条例,不曾有半点疏漏。

而且,自洪武十七年(1384年)科考定制以来,各级考务人员各司其职且相互监督,权责分明,想要从中徇私舞弊几乎是不可能的。刘三吾再三强调,自己作为会试主考官,“仅以文章定名次”,至于考生信息及籍贯所在,根本无从得知。

张信等人的调查结果出炉后,证明刘三吾确实经得起考验。根据调查小组进呈的落卷来看,大多文采不佳,其中更有犯名讳者,实在有失水准。调查小组认为,刘白二人录取的52名举子虽尽为南人,但确实文采出众,普遍强于落榜的北方举子,录取结果公正可信,此事不应为舞弊案。

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刘三吾定会长舒一口气。他坚信自己的忠正定会感动圣上,自己的耿直定能还自己清白。然而,八十余岁的坦坦翁可能忘记了一个问题。当今圣上十分青睐忠正耿直之人,确实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圣上自己也会同样的忠正耿直。

朱元璋:屠刀背后的真实用意

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已然是个老人。结发之妻与三个儿子的接连离世,使这位皇帝的晚年更加帝心难测。如今科场案闹得沸沸扬扬,使很多人隐隐感觉到,“蓝玉案”之后又一大风波就要开始了......

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

晚年朱元璋

调查结果已经出炉,可请愿学子们更为不满,他们进一步提出“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指责调查小组与刘三吾串通一气,故意挑选低劣的落卷进呈御前。

事态随之再一次扩大,而这次,调查人员也成为了嫌疑对象。

面对一再恶化的局面,震怒之下的朱元璋选择了自己的一贯作风。但是,遭殃的并不是直言贾祸的北方学子。

是年五月,涉事的副主考官白信蹈与调查小组张信等人,以徇私舞弊之罪,“俱磔杀之”(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过高,责令流放戍边;新科状元陈䢿、探花刘仕谔,因调查报告批语含糊,责令发配戍边,次年被召回复职,旋即又以其他罪名处死;涉事人员中,仅有新科榜眼尹昌隆以及调查小组中的戴彛,逃过了此劫。事后,朱元璋又“谓三吾信蹈蓝党,余皆胡党”,将此事定性为党案。

六月,朱元璋再度开科并亲自主持殿试,共录取进士61人,其全部为北方人。一甲第一名为韩克忠,山东武城人士;第二名王恕,山东长清人士;第三名焦胜,山西乐平人士。韩克忠成为了洪武朝最后一位状元,也是第一位北方籍状元。而之前录取的“南榜”进士,“俱不刻《登科录》”。至此,持续了数月的“南北榜案”方才告终。因为两榜录取时间分别在三月(春季)和六月(夏季),故又称为“春夏二榜”。

科场弊窦既多,议论频数。自太祖重罪刘三吾等,永、宣间大抵帖服。

——《明史》卷七〇·志第四六

《明史》的编纂者认为,此为科场舞弊案无疑。但后世学者大多认为,这是朱元璋一手制造的冤案。

在“南北榜案”后的刘三吾,以八十多岁的高龄被流放戍边,这与宣判死刑基本无异。然而,坦坦翁却用生命书写了一曲坚强的赞歌。他不仅活着走到流放地,还等到几年后被建文帝大赦召回,最后得以善终。刘三吾被赦免,可视为朝廷对其的一种补偿,足见此案并非真正的舞弊案。

那么,“南北榜案”的真实原因又是为何呢?

从经济角度分析,隋唐时期,中原的政治经济中心还在黄河流域,此时的科举重心也完全在北方。但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地区的战祸连年,导致人口流失,水利系统荒废,土地荒芜,民生凋敝,进而导致北方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降低。与此相对的却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江南地区兵祸较少,人口逐增,农业发达,生活富足导致文化的繁荣发展。长此以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科场上便体现的十分明显。此次尽取南方举子,虽是偶然,但其背后隐藏着必然。

从“南北榜案”到“南北分卷”——名为“公平”的千古难题

明代的《凤洲杂编》有过评述,朱元璋顾虑“北方人士服属于元较久,虑遗民犹有故元之思,颇欲以假科举名以笼络之”,刘三吾“不悟太祖之意,致有此祸”。《廿二史劄记》记载“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这种社会现象也多被后人解读为“故元之思”。如若北方士人因登科渺茫而对明廷彻底心灰意冷,则有倒向北元势力的可能。

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又称春夏榜案、刘三吾舞弊案、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事件是明初科举考试中的重大事件。... <详细>

著名历代人物

更多 +

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

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

项羽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

项伯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

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