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白起王翦列传中,对长平之战记载的大体内容和之前的秦本记的内容差不多,但更详细。
在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四月,赵安排廉颇为将。六月,秦取二鄣四尉。(秦夺了二座城池,杀了四个偏将。)七月,赵军筑墙防守,又被秦军攻破,杀了二个偏将。从此之后,廉颇坚守不出。
从这上面几句话中可以看出来,秦军当时确实强于赵军,不是廉颇不想打,是打了没打过,所以才坚守不出。之后秦国出反间计,诱使赵国用赵括替代廉颇。赵括熟读兵书,也跟随父亲赵奢一起参与了多场战役,真的是一个废物吗?如果赵括是个废物,在这个事关国家存亡的大战中,赵国会轻易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吗?
事实上,秦国之所以要用这个反间计,不是因为赵括弱于廉颇,恰恰是因为赵括理论上强于廉颇。
只有赵括比廉颇强,赵国才会对秦国的反间计深信不疑。只有赵括当了赵军的统帅,赵军才不会龟缩防守,而是出来决战。秦国这个反间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早日决战,以解决这场持久战,对自己的不利。具体的战争细节,就是赵括中了计,然后被断了粮道,四十六天之后,赵括带精兵亲自出战,被秦军射杀。
赵括死后,四十万赵军投降,被白起以怕赵军反复为由坑杀。这段关于长平之战的描述,非常的不合常理。在第二年的九月,秦军攻邯郸,秦王想让白起为将,白起有以下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