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杜早年交往之深挚
李、杜这两颗诗坛最耀眼的明星是在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四月相会的,地点是东都洛阳。李白当时因受长安奸佞群小的谗毁,被皇帝赐金诏许还山,向东开始了他第二次漫游。杜甫则结束了在齐鲁一带的游历回到了算是故乡的洛阳,并住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的“陆浑山庄”。李白时年44岁,杜甫小李白11岁,正好33岁,都是人到中年,襟抱未开,而又目空一切,志存高远的年龄,对两人而言,这次订交,可谓忘年。但毕竟是初识,未及深入。李白不久离开洛阳去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杜甫随即跟到了梁宋。这算是两人重逢。这次相聚著名诗人高适也参加了。三人相携游乐赋诗,畅饮高歌。李、杜感情交谊大大加深。李白不久前往齐鲁,杜甫又追随到了齐鲁,第三次与李白会面。这时两人已情同手足。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可见情谊深浓。李白也有诗回寄杜甫,表达思念之情。所谓“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最后,这两位中国诗歌史上的顶级人物洒泪在齐鲁分手,各寻前程去了。从此一别,竟成永诀,李、杜也就再没有见过面,两人的友谊和感情在以后的诗歌交往中加深着。
郭沫若先生曾做过如下统计。在现存1400余首杜诗中,和李白有关的将近20首。其中专门寄赠或怀李白的有10首:《赠李白》2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1首,《冬日有怀李白》1首,《春日忆李白》1首,《梦李白》2首,《天末怀李白》1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1首,《不见》1首。诗中提到李白的5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1首,《饮中八仙歌》1首,《醉歌》1首,《昔游》1首,《遣怀》1首。没有提名,但其中一定包含有李白的,无法统计。在这些诗歌中,杜甫满怀真情,有对李白遭遇、命运的同情和不平,如“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有对其诗歌风格的评价,如“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有对其豪迈高洁的人格的赞美歌颂。如“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些诗句表达的是一腔拳拳深情,奠定了李杜之间的真挚友谊。李白写给杜甫诗留存数量不多,仅有4首。“前人爱以现存诗歌的数量来衡量李杜情感的厚薄,说杜厚于李,而李薄于杜。那真是皮相之见。”因为诗中情意甚殷,并不逊于杜甫。而且两人几乎达到了心有灵犀,息息相通的感人境界。如杜甫《冬日有怀李白》写道:“寂寞书齐裹,终朝独尔思。”李白《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也写道:“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杜补阙就是杜甫。
李杜在诗歌往还上建立的友谊是深挚真诚的,是美好的。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也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以不同风格而齐名并称的先例。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两位亲如兄弟的诗人,关系却在晚年出现了裂痕,叫人疑窦丛生。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