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一步约合1.54米),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即是今天说的“胡同”,出自蒙古语。
刘秉忠在主持营建元大都的工作中,充分施展了他的才学。他不仅依据《周礼·考工记》制定了大都城的总体方案,还依据《易经》为大都各城门制定了寓意典雅的名称(其中有些名称,直至今天还被沿用作地名),例如:
丽正门:出自《易经·离卦》“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文明门:出自《易经·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安贞门:出自《易经·讼卦》“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不仅如此,就连元朝的国号和年号,也是刘秉忠依据《易经》制定的。国号“大元”,出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年号“至元”出自《易经·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刘秉忠所主持营建的大都城城墙,历经700余年风雨,在今北京市的北土城东路、北土城西路和蓟门桥一线的西土城路,还留有遗迹,已辟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