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胡亥,秦始皇也一样有栽培的意思。他知道赵高精通法律,就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教导胡亥如何审案,学习秦律。秦始皇的治国思想中最突出的一项就是秦国的法律严谨,秦始皇将如何运用法律交给胡亥,难道没有教导胡亥成为储君的意思吗?
综上所述,秦始皇有没有遗诏我们仅从司马迁这个百年之后的人口中讲出来不是完全可信的。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证明论点是成立的。
《赵正书》的出现为这段历史公案提供新的解释。赵正书是北京大学在2009年接受民间捐赠的汉代竹简破译而出的,当时这份竹简多达3300多片,而且杂乱不堪,后来经过划分以后,发现这部分竹简是西汉中期抄录的各家学派的典籍,基本上囊括了《汉书艺文志》之中的各家典籍,其中还有不少是史料,专家分析认为这些竹简很有可能是成书与西汉汉武帝晚期。
其实从结果来看,这批竹简的成书与史记大致应该是在同一时期,可能史记成书的年代又稍早一些,而赵正书是这批竹简之中,破解出的第三卷内容,二者对历史的记载大致相似,但也有非常大的差别。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胡亥篡位的故事。赵正书之中记载:秦始皇在去世之前,曾召见李斯诉说自己死后的担忧,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代霸主,但是儿子在性格上却十分的懦弱,害怕在他死后,君弱臣强,引发朝野动荡的纷争。
李斯当即吓的跪倒在地,秦始皇好言宽慰,没过几天秦始皇病重,当时李斯、冯去疾等大臣建议秦始皇:“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也就是说胡亥之所以继位,并不是因为改换了遗诏,而是秦始皇在生前接受了李斯、冯去疾的建议,这才改立胡亥继位。这个记载与史记之中记载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