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在这幅画中,用轻亮的色彩,明快的笔触,表现自然界的景象;用浓重的色彩,细致的笔法,描绘人造的船只。
“这幅画画的是海滩上的渔船,偌大的船身躺在灼热的沙滩上,大海远远地消失在蓝色的朦胧中,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但是太阳已经下山,人们只能凭借一些投影与沙滩上方热空气的颤动,而感到天气的晴朗。”
11、有丝柏的道路
梵高自创的短碎笔法在这幅画中展露无遗。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色块运用,在此全转成了线条。中置的柏树主控整个画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辉映。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则有平衡画面的效果。
“这是一次最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被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天空下面有一条边上插着一些黄色长棍的道路,黄棍子后面是画面上显得较低的阿尔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栈,它的窗户透出黄光;一株很高的、笔直的黑色丝柏;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
12、曳起桥与打伞女士
1888年,梵高生活在法国南部阿尔勒。阿尔勒的朗格卢瓦桥,即曳起桥与打伞女士,梵高以它为主题画了四幅油画,另外还有一幅水彩画,这一时期梵高将了常规绘画技法和创造性进行了融合。充分利用的镜框透视,用他在海牙时创建的精确线条和角度,以表现事物的独特视角。
此幅画画面呈现一片宁静,宽阔的天空和水面上几个稀疏的物体,在他的安排下成为色彩的实验;画上的主题只是让颜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罢了,颜色彷彿是这些物体的第二层表皮。从堤防上远眺,天空向四周延展,水的面积相对的渺小,曳起桥在正午的阳光下左右相对,桥上的人成了几个影子,以及用白色调表现的日光等,都是印象派画家的画风的痕迹,梵高在这地方显然深受影响。
13、午睡
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一位现实主义大师。梵高一向对米勒推崇备至,他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梵高像米勒一样关注世人疾苦,内心蕴藏着深厚的爱,并借助作品来传达爱。梵高对米勒画作的临摹和再创作,人们能够体会到二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手法,也能看出两种绘画风格的鲜明对照。从两两对应的作品中,既可以领略梵高是如何将米勒的简练、朴素、凝重演绎成梵高的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狂野奔放。
14、收获景象
在阿尔勒,梵高画了一系列收获景象。并且他一个星期就画了10件!毋庸置疑,如果不是因为6月20日的那一毁了一年收成的大暴雨,他会画出更多的收获景象。
在画了一系列的收获景象后,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提奥:“收获时节的景象相比它在春天的时候,变得非常不同;不过,我不喜欢自然风景太少,到处都变干枯了。现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铜,甚至是铜,泛着蓝绿色的天空弥漫着奇妙的芳香,特别和谐,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断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