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究竟是在哪儿

2020-08-18 11:32:1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伯夷叔齐的故事

伯夷叔齐的故事发生于商周时期,被儒学尊为典范,史记匠才司马迁将其典故载入列传之首,流传至今。

伯夷、叔齐本为商代贵族孤竹君之子,孤竹君临死意欲将君位传于次子叔齐,但叔齐严守礼教,认为长子不继承君位,反倒让自己继承,是不仁不义之举,誓死推脱。而伯夷认为弟弟叔齐贤于自己,要让位给叔齐,叔齐坚决不肯接受,于是两兄弟一起隐居。

正因为如此,几百年后的孔子才把二人作为“贤”的代表。当武王兴仁义之师伐纣时,二人却出来阻止武王灭商。后来又以遗臣自居,不食周朝之粟而饿死首阳山上。自古多说二人高义,但汉代东方朔却说二人愚夫。而且颇有道理。二人“不食周粟”是“贤”还是“愚”,其实都有道理。历史是统治阶级编写的,特别是中国历史向来是官方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现在的统治。需要社会安定时,就赞扬伯夷叔齐这样“贤者”,需要改革时就批判这些“顽固派”。其实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需要。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国鬼神论的顶峰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问卜后才执行。商王更被看作是上天的代表,他的统治是上天的意志,商王“贤”与“不贤”有上天判断,凡人是不能反抗的。所以放在这样的历史局限下,伯夷和叔齐的作为就不难理解了。

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

伯夷叔齐本为商朝贵族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原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最终却落得采薇而食,饿死山中的下场,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使伯夷叔齐二人恪守仁义礼节,宁死不屈呢?

深度解析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究竟是在哪儿

商周时期,孤竹君为商朝附属小国的君王,在他临终前,却不理会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礼制,执意将王位传于庶子叔齐,而叔齐与伯夷兄弟两性情相投,从小极为尊崇礼制,恪守仁义,叔齐认为此举与古法不合,在其父去世后,决意推辞继承王位,并且执意推举其兄长伯夷继承。

而伯夷念及手足之情,不愿看到叔齐深陷囹圄,便不告知任何人,深夜收拾行囊远走他乡,叔齐得知后,便执意追寻伯夷而去,二人相遇后,便相约不再回归故里,投奔周国。然而事实并未像兄弟两所想象的那样风平浪静,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朝,看在伯夷叔齐眼里,附属国攻打君主国,以下犯上,视为大逆不道之行,然而却无力劝解,周国攻打商朝,势如破竹,两军相残,民不聊生,战争所带来的伤亡是伯夷叔齐二人极为不忍,奔走于权势之间,只求能早日将这战争终止。

周国最终攻克商朝,建立周朝。悲愤之下,伯夷叔齐拒绝与周人来往,不食用周国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粮食,二人隐居于首阳山,终日采集微草过日,不多时日,便因营养不足而去世,流传至今的史料记载中明确指出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国鬼神论的顶峰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问卜后才作。在已天为大的原始社会,君王意识更是根深蒂固,因而周国举兵讨伐商朝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径,伯夷叔齐因此对此事件极为抨击。

当武王兴仁义之师伐纣时,二人却出来阻止武王灭商。周国最终攻克商朝,建立周朝。悲愤之下,伯夷叔齐以遗臣自居,拒绝与周人来往,不食用周国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食粮,二人隐居于首阳山,终日采集微草过日,不多时日,便因营养不足而去世,流传至今的史料记载中明确指出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在首阳山。

在商周时期,商王被看作是上天的代表,他的统治是上天的意志,商王“贤”与“不贤”有上天判断,凡人是不能反抗的。所以放在这样的历史局限下,伯夷和叔齐的作为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在儒学影响的中国古代思想中,伯夷叔齐的典故是被众多文人学士推崇的,甚至在帝王将相阶层中也是经典之学,在这其中被赋予了更多封建思想,有利于统治阶级强化集权力量。

但若放置现今,如此固执己见、恪守陈规的做法,委实不符合历史进程中优胜略汰的步履,这样看两个人的眼光的确保守了一些,算是不识时务。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的故事发生于商朝末年,自古以来备受古代先贤盛赞、被誉为是品格高尚的隐士高人,在经典的著作中也多处提及伯夷叔齐的典故,例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关于伯夷叔齐之死,《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饿死”,足见伯夷叔齐惊人的意志与坚守,世人因此将此二人作为“抱节守志”的典范。

那么“耻食周粟,采薇饿死”的故事具体是什么呢?商朝末年,商纣无道,民不聊生,但在以天为大的初始社会,民智尚未开化,世人皆尊奉君王为天,无人敢推翻商朝政权,但周武王以救世主的姿态横空出现,冲破了封建社会固守陈规的限制,举兵讨伐商纣王。

周武王率军,杀进殷都朝歌,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齐听说现在是周朝的天下,他们都变成了周的子民,兄弟俩无法接受这种历史的必然更替。他们认为做弑君夺位的武王之臣民是可耻的,对商纣王是不忠不义的,因此逃到首阳山上采薇菜为生,坚决不食周粟。伯夷、叔齐饿得面黄饥瘦,奄奄一息,他们就做《采薇歌》以明心志:“登上西山去采薇,以暴易暴不知悔,神农虞夏时代远,命运多舛勿怨谁。”伯夷、叔齐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上。

周朝历史文章

更多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相 周幽王真有过烽火戏诸侯吗?

因为“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的原因,对于西周的灭亡,大家都归咎于褒姒的身上。按故事来说,好像是这样。周幽王姬宫湦继位之后,连年天灾,关中一带更是发生了大地震,百姓因此而生活越发艰... [详细]
2020-09-07 13:56:00

周幽王真的烽火戏诸侯了吗?为什么说烽火戏诸侯是假的

太史公在《史记》中记载,西周第十二位君主周幽王姬宫湦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一笑千金”的故事。但是,根据清华大学得到的战国竹简上的记述,周幽王是亡国之君这个跑不了,可... <详细>
2020-09-02 15:36:51

周赧王——史上“最穷天子” 成语“债台高筑”由他而来

提到天子,人们想到的往往都是一身龙袍,尊贵非凡,好像所有人都得听他的,而且还永远都有花不完的钱一样,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天子,他被称作是史上“最穷天子”,没有威风凛凛,只有... <详细>
2020-09-02 14:15:06

伯夷叔齐:史上最早因不吃救济粮而被饿死的人

公元前1046年,就在武王姬发准备东征商纣,为即将建立的大周王朝忙碌的不可开焦的时候,这时的首阳山上却发生了一件既可悲又可笑的事情。可悲的是,山上饿死了两个人;可笑的是,这两个人是... [详细]
2020-08-18 11:34:39

深度解析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究竟是在哪儿

伯夷叔齐的故事伯夷叔齐的故事发生于商周时期,被儒学尊为典范,史记匠才司马迁将其典故载入列传之首,流传至今。伯夷、叔齐本为商代贵族孤竹君之子,孤竹君临死意欲将君位传于次子叔齐,但叔齐... [详细]
2020-08-18 11:32:15

伯夷叔齐最后饿死是不是太冥顽不灵吗?

伯夷叔齐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足见典故中所弘扬的儒学思想是司马迁所尊崇的,非但司马迁极为敬重此二人,历朝历代凡事受到孔子儒学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史学家、艺术... [详细]
2020-08-18 11:30:27

西周名相王叔周公旦:辅佐武王成王千古美名传颂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贤相,他的美名穿越漫漫三千余年岁月,成为后世所有辅佐君王者永恒的楷模。司马迁在《史记》中以相当长的篇幅,专门记述了他的诸多感人事迹,如武王伐纣时,周公撰写了誓... [详细]
2020-08-18 11:26:27

为什么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却叫姬发?

《封神榜》中最血腥的画面就是周父食子。商纣王为了不让姬昌威胁自己的地位,把他囚禁在羑里。伯邑考得知此事,带着奇珍异宝美女去讨好商纣王。商纣王是出了名的暴虐,不肯轻易放了他们父子二人... [详细]
2020-08-05 16:49:04

第一忠臣周公:自己拔掉指甲 请求为帝王去死

距今天3000年前的西周王朝,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第一忠臣——周公。他是西周开国帝王——周武王姬发的四弟,第二位帝王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辅政。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 [详细]
2020-08-05 16:49:04

周朝为什么能存在800年?原来是因为武王和周公

翻开中国历史,谁都可以发现,在漫长的五千年时间里,大多是短暂王朝,唯独周朝,周朝,周朝一枝独秀,居然生存了800年之久。中国最长的朝代是周朝,至建立到灭完历经800年的历史。在中国... [详细]
2020-08-05 16:49:04

伯夷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哥俩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长也;夷,谥。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 <详细>

著名历代人物

更多 +

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

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

项羽

项羽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少年勇武轻

项伯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

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