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李世民知人善任明显比李建成和李元吉高出一筹。而这是取得“玄武门之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太子集团和秦王府集团的斗争白热化,双方都在挖对方的墙角。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目标是李世民集团的核心骨干,比如大将尉迟敬德。李建成和李元吉曾送了一车金银器给尉迟敬德,并致信表示要结交。李建成和李元吉还以金帛诱右二护军段志玄。但都被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的这些骨干都是跟他出生入死过的,有过命的交情。而且既然是核心集团成员,李世民自然也是大力笼络的,所以不可能轻易被拉走。站在尉迟敬德等这些人的角度来说,李世民对自己已经十分恩宠了,再跳到太子集团,好处也不会增加太多,是所谓边际效益递减。所以太子集团挖墙角计划都破产了。而李世民这边却盯上了太子集团的中级官员。这些中级官员不是太子集团的骨干,往往不受太子和齐王的重视,所以更能被重金收买。这些中级官员地位不高,但他们所处的职位往往特别关键。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正是这些人决定了李世民的最后胜利。举两个例子:当时突厥入侵,太子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挂帅出征,实际是想把秦王府的精锐部队拉出去。然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要趁李世民为大军饯行时,在宴会上杀死李世民,并坑杀秦王府的骨干。但是李建成手下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把这一秘密汇报给了李世民,促使李世民下决心先下手为强。还有,“玄武门事变”当天,李建成已经获得宫内消息,可能有大事发生,但他为何还是只带了一点人马大摇大摆从玄武门进宫?李世民为什么选择在“玄武门”发动兵变?这是因为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李建成觉得走玄武门很安全。但李建成不知道常何早已被李世民收买。常何的倒戈让李世民有机会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个措手不及。
“玄武门事变”不是一场大的战斗,总共也就几十个人参与。这样的事变,领导人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关键人物的关键作用是决定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太子李建成虽然在整体实力上要远远强于李世民,但他在几个关键地方的犹豫和失策让他最终输给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