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仕录》第16期:当代的文化载体是电影,诗词的路在何方?
正月的风依旧凛冽,清寒的早晨,阳光洒进了蔡祥麟的院子。池子里的冰已经化开了,倒影在水中的翠竹随风摇曳。客厅的电视正播放着《鲁豫有缘》,历经过种种劫波的叶嘉莹与主持人谈笑风生,俨然一副俊骨英姿。而坐在我面前的蔡先生,老之文人风骨,愈加意气风发。我们的话题正是从叶先生开始的。
《名仕录》第15期:访养正堂创办人隋牟
“养正堂•直见如来•师友小品展”的现场,供瓶花、燃香烛、抚琴弄弦,于清雅微光中直指人心、直见如来。伍灯法师在开幕式上说到,隋先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件作品都蕴涵着三宝的慈悲喜舍
《名仕录》第14期:访美中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胡弘
“我的屋子里不曾缺少音乐。”音乐升起,茶香萦绕,泼墨挥洒,乐在其中。一切都那么自然,然后曲终笔停,一幅沁人心扉的作品跃然纸上。或许只有走近了才能感受到这方寸之间的细腻和瑰丽吧,梦中的山水,仙境的云雾,美的让人心动让人向往。而现在终于有幸探访这份神奇缔造者胡弘的心路历程。
《名仕录》第13期:访长安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王西洲
“人物于画最为难工,盖拘于形似位置,则失神韵气象……看画本士大夫适兴寄意而已。”汤垕在《画鉴》中批评了形似之见,强调了“寄意”的重要性。而这正是王西洲的追求,他从陕西挟秦腔的豪情而至,倾来醉墨写风流,文人意气又于题款处微微晕散。在宋代梁楷的泼墨绘画上长途跋涉之后,他笔下的人物草草数笔,即刻神采如生
《名仕录》第12期:访中国当代艺术家刘锟
佛经云,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当一座座熟悉的建筑逐次消亡,面对陌生的疏离感,刘锟将繁盛与衰败、过去与现实叠加在一起,全部呈现在他的新作之中。阴霾后的北京碧空如洗,阳光落在798的一个咖啡厅外,他说“这个世界是虚无的,一切都是幻象,坐在这里就是彼此的幻象。”
《名仕录》第11期:访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姜玉波
他天赋异禀,落拓不羁,在仕途路上一帆风顺之时,却毅然决然转向艺坛。沉寂三年以一种虔诚的心在册页上临写谢无量,观其字,思其义,品其味。又于中国书法院中眼界大开,博取众长。他是姜玉波,在经历信马由缰的纵横驰骋之后,体味着悠然自得的逍遥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