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史学评论中,对王安石变法基本是否定的。如南宋大儒朱熹说王安石变法导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南宋文人罗大经甚至这么评价王安石:“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直接把王安石当成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并将其和“大汉奸”秦桧相提并论。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论调基本成了宋元明清各朝的官方定论。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传统史学对改革家都不太友好。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处于维护政权长期稳定的考虑,在政治上基本是保守的。提倡的是尊“孔孟之道”,强调遵循“祖制”。对历代的变法者,从商鞅到后来的张居正,评价都不高。像王安石这样能说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的改革者,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是“离经叛道”“大逆不道”。
北宋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
其二、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存在不少弊端。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但变法失败了,而且确实给社会经济和民生造成了一些损失。比如最著名的“青苗法”,本意是想把农民从民间高利贷者手里解放出来,同时实现国家财政的增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导致农民从国家那里借钱利息比高利贷还高利贷、原本一些没有贷款需求的,也强迫人家去贷款。这直接导致农民负担加大、甚至破产。王安石变法的这些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有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的因素,也有变法太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用人不当,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总之王安石的变法使国库确实增收不少,但也引起了扰民、损民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