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魏蜀吴”三分天下,群雄辈出,猛将如云,彼此争战不休,致使天下大乱,虽说看起来“热闹”,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大乱受苦的还是普通人民!而“三国之乱”一直延续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孙吴。
虽说西晋是由司马炎在公元266年篡魏后开创的,但真正为晋朝铺路的却是司马懿!高平陵事变后,曹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司马家大权在握,已经成为“无冕之王”!
而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事变”时已是七十高龄,足足“熬死了”曹家三代人!那他为何蛰伏了如此之久呢?
其实蛰伏如此之久也非他所愿,实在是之前有心无力!
手中无权,不受重用
司马懿公元179年出生于河内郡,其父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共育八子,司马懿是老二,与其他几个兄弟并称为“司马八达”,司马家一门八子,各个俊杰,在当时传为佳话,当然其中最“耀眼”的还是司马懿。
司马懿天资聪颖,英姿不凡,自幼便头角峥嵘,远近闻名,因此曹操任司空后特意征辟他入府为官,但司马懿自视甚高,看不起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因而推迟不去,曹操成为丞相后,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自知得罪了曹操,因而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惹怒了曹操。
据《三国志》所载: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都是一些不太紧要的文官官职,手中没有多少权力,因而这时的司马懿就算想要起兵造反,也没有那个实力,再者说来曹操一代枭雄,非司马懿所能相比,有他在,司马懿不敢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