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收藏投资 > 中华书画 > 正文


他将《富春山居图》的景色倒流逆转成7米长卷(3)

2017-05-04 10:37:38    YT新媒体  参与评论()人



手握酒杯竖着耳朵听他俩胡说八道,边听边喝边看细细体会这墙上的《顺水图》,渐渐地人也落入了郑力彀中。都是画山水的,对黄公望这一画史名作当然是了然于胸,这老爷子近杖朝之年花了数年的心血铸成《富春山居图》,自是非同凡响,遂成百代宗师;而郑力在这指东划西把近七百年前的历史名篇倒过来,一招一式的拆解,个中得失滋味唯郑力兄自己体会。

郑力 《顺水图》局部 2016 水墨 古紙本 35 x 696 cm

我想,郑力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已经不满足于作历史的回应。他对自己笔墨上的把控能力是很自信的,一般意义上的见招拆招,已经不能够刺激到他,画史上能入郑力法眼者我心里大概能有个数。这次高士明主策“山水宣言”,给郑力提供了一次与富春山居图隔空对决际遇,才真正挑起了郑力的精神。

郑力 《顺水图》局部 2016 水墨 古紙本 35 x 696 cm

对画史上历代大家的风格和笔墨技法寻根探源,是中国绘画史上历朝历代画家几乎共同遵循的道统。打开一部山水画史,在各时代画家的作品中,总是能看到擬、仿、抚、摹某某笔意等等,初时颇不以为然,认为是今不如古的崇古心结。其实不然,我自己也正是在对历史的文脉再三抚触后,才领悟到中华文明演进本身就是一部脉络学。如果不能把握到历史文脉的根源,是永远抵达不了新的纬度,也获得不了根源性文明的支持,终究成为无本之木。与古为新,蝉蜕龙变,才是正儿八经事。中国绘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作出对过往绘画史的回应和对决,“关公战秦琼”初看似笑话,仔细琢磨却深有意味。隔山打牛虽难,毕竟在同一时空中。秦琼挑战关公却是跨时空对决,难上加难,却将关公也再次激活了。郑力挑的就是这难事儿。庙堂中正的园林画中国的园林文明是独帜于世界的伟大的创造,它的历史沿革变化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然而它的主体元素的构成却反映出每个园林主的个性和修养。园林或大或小,基本由五大元素构成,庭,廊,斋,亭,桥。掇山流水是文人对高山流水的隐喻,是见微知著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形态变化随主人的情趣而其妙莫测。园林是中国文人生命过程中的社会性与精神上的终极追求的交融,无论是触境兴怀还是触事兴怀,文与图会以至天人交会,娱人娱己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