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园林是一种全感官审美,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场域,既可供雄心驰骋,又可作退守精神安宁之净土。历史上著名的王维《辋川图》,可以说全方位地映射出中国士夫阶层的精神关注。这样一幅全境山水园林图,究竟是否出自于文人的标本型人物王维之手,其实并不重要,但它确是全面解述了中国从士夫直到晚清文人的终极情怀。
郑力 《拙政园》2011 水墨 金箋 38 x 45.5 cm
郑力应该是时常感叹余生晚矣的新员外,他对园林是情有独钟的。从他创作的《书香门第》,到《游园惊梦》,再到近期完成的《苏东坡》,无不折射出他的内心独白。他的确画出了园林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同时也创造出了属于他的园林图式,表面上看倾向于门窗形态和案几的摆设及树木花草竹石院墙的繁简比兴,廓庑中介入了庙宇壁画中的结构框架,使得郑力的园林画自有一种庙堂的中正大气。由郑力的笔墨情结寻觅中国水墨的心理脉象执笔墨而纵横,借山水而言志。前者更接近于莫可名状的潜意识的心理冲动,后者则是理性的价值观诉求。元人方方壶的《高高亭》,笔墨纵横捭阖一片狼藉近似于涂鸦,笔墨的自由意志达到了酣畅淋漓的极致,壁立千仞的崖顶上,一亭傲然天下,一气呵成极其简约,将道家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精神图像得以完整的释放呈现,纵使华山道祖陈抟老人见之亦当拍案而厥倒。
郑力 《东园》2012 水墨 金箋 31.5 x 40.5 cm
2013年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见到许道宁《渔父图》的原作时,思想一时为之窒息。那种时空、景色构成的笔墨关系,已然与宇宙结为一体,用混然天成去描述它都觉得是多余的。如若去掉前景舟楫渔父因渔获而把酒相庆时代场景,完全就是笔墨的能量,一种无古无新、与天地星河同寿的存在感,达到了澹泊天崖,粉碎虚空的境界。回头看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用黄公望自己的话来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董其昌赞誉:“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总体来看完全是一片江南丘陵的写真图像,以波形的长披麻皴等诸多笔法来描绘植被山水,将峰峦叠萃,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疏密有致地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宾虹老人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颇是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