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频道首页 > 艺术家 > 名家专访 > 正文


王志远谈艺术与禅:即而不著,离而不虚(2)

2015-05-20 16:41:17  滕黎  中华网书画  参与评论()人


    忆赵朴老:无緣大慈,同体大悲

王志远与赵朴初先生

    记者:您在《中国佛教表现艺术》一书中,将书法归结为造型艺术,同时也提出书法之所以被使用为"表现艺术",是对书法创作这一行为的认识。那您是怎样理解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和表现呢?

    王志远: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宗教有不解之缘。书法既具象又抽象,归根结底要以静止的形态出现,因此最终归结为造型艺术。近年来一些文章在描述书法创作过程时,常常使用"表现艺术"来加以涵盖,其实是对书法创作这一行为的认识,并非书法成就。

    比如一个作家在写字,有时候完全投入的话镜头感很好,但你不能说作家在表现艺术。无论书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过程怎样,我们看的还是作品本身,造型的结果是最主要的。我们所说的表现艺术,是指这个人内在的修养而带出的一举一动,这和一般的生活是有区别的,有着震撼人心的一种效应。

    比如说赵朴老,我在他身边待了十来年比较了解。来客人的时候,出于尊重对方他实际上是振作精神的。在谈话的过程中,对方的话题所引发他的那种激情,我们在旁边看的时候也是神采奕奕。可是当送走客人,他就瘫坐在椅子上,刚才实际上是用精神在支撑着。但是他绝对不是在表演,而是心灵的一种表现。当人走了以后,不需要这么去表现时,他又回到了自己物质的一个身体,就是他这个肉身实在精力不够了。所以我们所说的表现艺术,就是在他打起精神来表现出的一种面貌,已经进入了一个境界。这和他平常的生活状态相比,那就是艺术,因为在平常生活中的时候,不能老是直楞个架子,那没必要。

    记者:您曾用"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来形容过赵朴老,1992年您受他之聘创办《佛教文化》杂志,在与朴老共事的过程中,您认为受到的最大的影响是哪方面?

    王志远: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也是我心中赵朴老的印象。他曾经给我写过几个字"无緣大慈,同体大悲",并解释说我们做事情不是非得跟自己要有一个什么特殊的原因或关系。而要予乐拔苦,给别人以快乐并解除痛苦。

    比如现在有车要撞上一个人,那我不是在思考亲疏关系这个问题,而应该是马上要把人拉开。这不需要什么缘,所以这是同体大悲。就像是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骨肉一样,这跟那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一个精神。

    你不提这个问题嘛,我也没思考。后来我就想那么多年,跟朴老接触那么多,什么是最精炼的?应该说是那次谈话,还有他给我写的这八个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这也是佛教的一个基本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