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刘备其实是非常重用诸葛亮的。刘备是用人高手,高手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世人往往看到刘备在前方征战,从来也没有带诸葛亮一起,就认为刘备并不重视诸葛亮,这是极端错误的看法,照这样理论来看的话,刘邦也不重视萧何,曹操更不重视荀彧?
刘备入川留诸葛亮镇守唯一的根据地--荆州,而带了谋士庞统入川,不是刘备不重视诸葛亮,因为定位的关系,诸葛亮必须在荆州镇守刘备这个唯一的根据地,如果刘备连诸葛亮也带走了,那么谁才能是在后方留守的人才呢?
刘备称帝,诸葛亮是丞相,丞相这个官职自从被发明出来之后,就成了皇帝之后,万人之上的整个天下头号官职,除了皇帝之外,天底下丞相的官职最大,刘备会不会将一个不重视的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当然不会。
刘备之死的结果便是诸葛亮初步掌权。此时荆州已失,国势已破,诸葛亮当即放弃了《隆中对》战略,并在孙权称帝后承认其帝位、订立了《中分天下盟》——属于诸葛亮的时代,终于开始了。其实作为刘备托孤大臣的不只有诸葛亮一人,还有刘璋旧臣李严。不过无论是在蜀汉国内还是在孙权眼中,诸葛亮也已经是蜀汉事实上的无冕之王。邓芝出使孙吴时,孙权尚担心“蜀主幼弱,国小势逼”,而邓芝的回答甚至根本没有提及蜀主刘禅:“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邓芝将诸葛亮的“一时之杰”与孙权的“命世之英”并列,孙权的反应是什么呢?孙权默然良久,说了一句“君言是也”。自此之后,《中分天下盟》成为吴蜀两国共同的战略方案,直至蜀汉灭亡前夕。诸葛亮以《隆中对》成名,但真正造就他的,却是并未实现的《中分天下盟》。《隆中对》见证了诸葛亮的出山,但真正见证他成为千古名相的,却是《中分天下盟》。这不得不说是颇具历史沧桑感的黑色幽默。